美国5500亿美元关税大棒下,中国制造以供应链革命破局:东莞无人机用自研芯片砍掉40%成本,越南工厂承接10%海外订单,"一带一路"贸易走廊崛起对冲对美出口下滑,义乌厨房用具正为美国家庭每月省下89美元。这场关税战意外锻造出全球产业链的中国韧性方案。
美国关税政策下,受影响的品牌有哪些?表现如何?品牌采取了哪些应对策略?
一、受冲击的核心品牌及受损表现
运动服饰头部品牌
Nike:越南产能占比达50%,新政导致每双Air Jordan成本增加18美元,2025年股价累计跌幅14.10%。
Adidas:越南采购占比超27%,印尼为第二大生产基地,股价累计下跌14.9%。
lululemon:42%产能集中于越南,瑜伽裤等单品面临8-15美元成本上涨压力,股价跌幅6.08%。
时尚与奢侈品集团
Tapestry集团(旗下Coach、Kate Spade):越南供应链占比高,股价累计下跌14.60%。
斯凯奇(SKECHERS):股价跌幅达16.86%,供应链调整压力显著。
其他受波及品牌
HOKA、On昂跑、安德玛:越南供应链依赖度高,面临产能重置与成本传导难题。
华利集团(代工厂):越南产能占比超70%,订单流失率或达15%。
二、市场连锁反应
资本市场震荡
运动品牌板块集体下跌,标普500消费品指数单周跌幅创2025年新高。
投资者担忧成本传导能力,Nike市盈率(PE)从35倍回落至28倍。
消费端价格压力
美国市场运动鞋服预计普涨15-20%,63%消费者表示若涨价超10%将减少购买。
零售商沃尔玛、GAP低价策略承压,终端毛利率或收缩5-8个百分点。
三、品牌应对策略分析
供应链紧急调整
产能转移:Nike计划将2亿双鞋产能(占全球1/3)转移至印度、墨西哥,但替代工厂仅能承接15%订单。
技术壁垒突破:lululemon专利面料Luon因仅3家越南工厂掌握工艺,需3年重建生产线。
成本转嫁与市场策略
涨价应对:Nike预计美国市场提价10-12%,Adidas、lululemon跟进调整定价策略。
区域市场倾斜:加速中国、欧洲等高增长市场布局,对冲美国需求下滑风险。
行业协同与政策博弈
供应链谈判:越南政府提出“三个月缓冲期”请求,争取关税减免或阶梯式执行。
行业成本分摊:预计全行业面临120亿美元产能重置成本,最终由消费者承担15-20%溢价。
广告人干货库 · 核心洞察
美国关税政策重创 Nike、Adidas、lululemon等越南供应链依赖型品牌,引发股价暴跌与成本危机;品牌通过 产能转移、终端涨价、区域市场转移 等策略应对,但供应链调整周期长(3-5年)且成本高昂,消费者将成为最终买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