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就是《欧赛斯引擎增长战略理论框架图》。

这张图包含了道、法、术、器四个层次。
“道、法、术、器”来自于道德经,对于企业经营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掌握了“道、法、术、器”,才能让企业体系化地复制成功成为可能。

企业经营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在一个企业经营中,失败是必然,成功是偶然。大家不要以为成功是必然,企业经营的本质是让小概率事件变成大概率事件,让企业少走弯路。
董事长每天做的工作,是驾驭整个企业经营系统去取得这个事业的成功,这个是非常难的一个工作。

这后面又隐藏着一个东西,就是董事长需要在很长的时间里面,漫长的时间里面,持续的做出正确的确定,才能让这个企业取得成功。
那么怎么在漫长的时间里面持续做出正确的决定呢?就必须要“道、法、术、器”这四个字,不是1个字,也不是2个字,也不是3个字,而是必须要4个字。
企业的成功,才能从偶然走到必然。
企业才能体系化地复制成功。
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家,到了最后,都成了哲学家,因为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必须要想透“道、法、术、器”这四个字,想透了“道、法、术、器”,也就成为了企业家。
— 01 —
什么是道?
道是事物的最底层规律,是底层逻辑,是事物的第一性原理,也包含了终极目标。

对于事物最底层规律的把握,这叫“道”。
道是最核心的,最顶层的。
道的关键作用:为行动提供方向性指引,避免迷失在短期利益中。
什么是法?
在道之下是法。法是什么?法是战略方向,是大政方针、纲领路线、是顶层设计。
大政方针、纲领路线决定了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确定了定位、聚焦、取舍,确定实现目标的大致可行、能跑通的战略路径。

你只有了解了“道”,掌握了事物最底层规律以后,你才能够完成一系列的顶层设计,“厘清”企业经营的大道理。
教员告诉我们,“先定大道理,再定小道理,小道理跟着大道理跑”。
什么是大道理,大道理就是事关全局的,最具有杠杆效应的整体上的一系列正确的事情。
这些最底层的正确的事做对了,也就是局谋对了,“善谋局者,一子失着,全盘可以弥补;而谋子者,却常常顾此失彼,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法就是谋局。
法的关键作用: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框架,需具备稳定性和适应性。
什么是术?
在法之下叫“术”,具体的做事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术”。

一旦你战略方向确定好之后,就是你后面的很多的战术动作都是围绕这个战略方向进行开展的,所以这个战略就变得非常重要。一旦战略决定好之后,后面的很多的资源的调配都是要服从战略方向的。
战术动作需要策划来实现,就需要策划的方法。
战术也需要用创意来表现,就需要有创意的手段。

在企业实际经营中,战略要落到企业的营销4P即产品、价格、渠道及推广之中,4P的落地子策略系统都需要做策划及创意。
局谋好了就要谋子。
术的关键作用:解决"如何高效达成目标"局部策略,需因时因地调整。
什么是器?
在术之下叫“器”,“器”就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的具体的工具。
“器”是工具,其作用是提高效率,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器” 可以是有形的物质工具,如生产设备、办公软件、交通工具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工具,如模板、经验、思维模型等。

器的关键作用:用最简洁的方式,快速解决问题,提升效率。
— 02 —
企业成功不是做一两次正确的决策,一两次正确的决策叫运气,叫天下掉馅饼,把你砸中了。
企业的成功本质是在漫长时间持续做出正确的决定。
“道、法、术、器”,是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在漫长时间持续做出正确的决定背后的底层逻辑。
董事长光了解“器”、掌握工具是不够的,因为工具是有适用边界的,它只能解决某一个很具体的问题。
董事长光了解“术”、掌握某一方面的战术也是不够的,因为战术只是解决局部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全局的问题,更不能解决全局与局部相互之间的关系。
董事长光了解“法”、能够谋篇布局,规划大政方针、纲领路线,还是不够,因为所有的大政方针、纲领路线要成功,都是要基于哲学级的思考及原理级的洞察,都是要求董事长对底层规律要做深度思考及研究,因为战术只是解决局部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全局的问题,更不能解决全局与局部相互之间的关系。
董事长需要懂“道”,需要基于第一性原理,对事物的根本规律做研究,就是教员名言“向大本大源处探讨”。
毛主席指挥战争的时候,注意力总是流向机枢根本,永远提纲掣领,总是撇开细枝末节,“向大本大源处探讨”,善于抓住根本性、规律性的决定因素,逻辑推导一切战略和策略,纲举目张、执一御百,从而牢控全局。
哲学王教员同志24岁的时候,在给他的老师黎锦熙的信中,提出:向大本大源处探讨。

这成为他毕生的行事特色,成为他能够降维打击一切对手、解决一切事情的思想心法,搞事情也好,解决问题也好,要直插到根子上。
好比一条河,蒋介石在下游折腾,而且折腾的非常高明,但是毛主席一出手就掐住了源头。
思考的法门千千万,但是哲学是思考的本源,因为哲学探索的是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或某一领域的核心真理,代表终极追求和思维方式。

一个企业漫长的成长历程中间,可能要做出一万个决定。那一万个决定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问题不一样,具体的环境不一样;你不可能有每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工具。你学习了一个工具,解决不了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问题是持续不断的出现,那怎么样才能解决不同的具体问题呢?
它需要回到这个规律本身,回到“道”本身。你掌握了基于道的整个规律后,完成了规律的顶层设计之后,实际上具体的问题是这个顶层设计和具体问题相结合下出现的问题,找到具体的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所以术与器是道及法在具体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只有掌握了道、法,才能长期持续做出正确的决定,才能让决定偏离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大大提升成功的概率。
— 03 —
打仗时候有两种类型的人才:一个是谋篇布局的战略家,一个是掌握了“器”的神枪手。
比如,我跟敌人打仗,我一枪就把敌人干掉,这个能力很强。在这个具体的解决问题上面,这个人能力是非常强的。
但是要把仗打赢,它需要有谋篇布局的战略能力,而不是一个神枪手。你有一个神枪手,你打不赢这个仗,这是“道法术器”根本的道理。
另外,董事长需要高度关注客户,抓住机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一个企业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对外创造客户”,因为只有创造客户才有现金流收入,才能养活这个公司。所以董事长一定是关注客户。首先得关注外部,再关注内部。
其次,董事长要抓住机会。抓住机会是什么呢?每家公司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公司有小公司的问题。中等的公司有中等公司的问题,10 个亿公司有 10 个亿公司的问题。我们以前服务过很多 100 亿的公司,你感觉 100 亿公司可能没有问题了,但实际上 100 亿公司问题甚至更多。
最后,总结一下:
“道、法、术、器”构成了我们思考这个世界问题,解决这个世界问题的最底层的逻辑框架。
如我们个人成长,要先建立认知体系(道),再规划知识管理流程(法),学习阅读/写作技巧(术),最后选择笔记软件(器)。
如组织管理建设,要先建立文化价值观(道)→管理制度(法)→ KPI考核方案(术)→协同办公平台(器)。
如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要先明确"提升用户体验"(道),制定数据驱动战略(法),设计用户画像分析法(术),最后采购CRM系统(器)。
道(Why)→ 法(What)→ 术(How)→ 器(With What),构成从理念到落地的完整闭环。
高层级指导低层级,低层级反哺高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