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海尔
代理商:优力互动
何同学新视频刚上线,评论区彻底被关于垃圾桶的讨论承包了。有人被疯狂种草,有人沉迷技术改装不知天地为何物,还有人执着扒出真相:“好家伙,居然是海尔洗衣机的广子!这波技术客串藏得够深啊!”
更有人精准点评:“甲方这是赌一把啊,很明显赌赢了!”
总之,没人刻意聊“广告”,大家的注意力全被各种脑洞装置吸引住了。但恰恰是这种“不在意”,藏着最巧妙的传播逻辑。
在这个被拆机测评、参数对比淹没的家电营销时代,年轻人对“科技”的认知正在悄然转变。他们不再为冗长的技术解析买单,却会为“用黑科技解决生活小麻烦”的脑洞实验疯狂点赞。海尔洗衣机与B站超级大V何同学的合作,恰恰踩中了这个认知拐点 ——当 AI 直驱电机跳出洗衣机机身,组成了智能垃圾桶充电站的核心,又化身精准控制时钟的“驱动器”,一场关于“科技如何被感知”的新叙事就此展开。
从 “实验室参数”到“工作室场景”
科技需要「落地的支点」
何同学的工作室从不缺奇思妙想,这次他把镜头对准了最接地气的“垃圾难题”。咖啡杯、橘子皮、揉成团的草稿纸,是每个年轻人都懂的“日常混乱”。而他给出的解决方案,带着浓浓的“极客DNA”:能自己移动的智能垃圾桶,不仅能识别垃圾位置、排队充电、自动清倒,更绝的是,还会表演、逗猫,甚至像豌豆射手一样突然袭击。
而这个接地气且十分有趣的装置,恰好为抽象的科技找到了“落地的支点”,让海尔洗衣机的“黑科技”没有躺在参数表里,而是藏在这些趣味场景的背后:当垃圾桶需要精准对接充电站的磁性触点时,海尔洗衣机AI直驱电机的高精度特性成了“隐形功臣”。
这种场景化的技术呈现,恰好戳中了年轻人的认知偏好。他们对“直驱电机精准控制” 这类术语脱敏,却会被“时钟转动分秒不差”的细节打动。当技术从冰冷的参数变成可触摸的生活体验,年轻人自然愿意为它驻足。
四次「隐形露脸」
比硬广更聪明的注意力游戏
在整个视频里,海尔洗衣机的露出只有四次。而第一次就足够让人记住——当 “特种垃圾桶”完成擦地、转手绢的表演后,何同学顺势展示它的“另一技能”:机械臂抓起脏衣服,稳稳投进旁边的海尔洗衣机,紧接着,何同学拿起手机点击自动洗衣。完成“洗衣任务”后,它又切换模式逗猫、说“垃圾话”、陪人逛街!
但是没电了怎么办,于是何同学做了旋转停桶场,并引出停桶场需要的高精度磁性触点,恰好可以通过海尔洗衣机云溪4.0的直驱电机改装完成,精确度稳定性刚好适配。甚至为了验证直驱电机的精度,用它驱动了一块钟表,也能分秒不差。
扔垃圾、充电解决了,怎么自动倒垃圾,第三次自主换垃圾袋自然过渡到海尔洗衣机可以自动投放洗衣液和柔顺剂。然后,直至短片结尾才有了第四次露出——一段简短的产品口播。
“这个广告植入牛啊,丝滑得根本跳不过去!” 一位网友在评论区的感叹,道出了这次露出的精髓。没有突兀的产品特写,没有刻意的功能宣讲,甚至连“洗衣机”三个字都没怎么提,但看完视频的人几乎都记住了海尔洗衣机及其AI直驱洁净科技的核心亮点。
这种 “克制” 绝非偶然,而是精准把握了年轻人对营销的抵触心理。把品牌变成技术的“背景板”,让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在实验本身的趣味性上。这种“注意力转移” 的效果,正是源于海尔洗衣机对年轻人心理的精准拿捏:当他们被智能垃圾桶设计吸引时,对“广告”的警惕性会自然降低。而此时出现的技术露出,更像是“知识点补充” 而非 “推销”,就像学生在看科普视频时,对画面里出现的实验器材品牌往往不会反感,反而可能因为“涨知识”而产生好感。
何同学的粉丝群体本身就对“硬核科技”有天然好感,他们更愿意相信“技术驱动创新” 而非“营销制造需求”。海尔洗衣机的四次露出,恰好契合了这种期待:不说“买我的洗衣机”,只证明 “我的技术很酷”。
从「洗衣机品牌」到「科技符号」
认知升维的底层逻辑
看到这里,估计会有人好奇:为什么甲方爸爸能允许何同学把产品拆解?
其实“拆甲方,造新品”这正是海尔洗衣机的聪明之处,也是这个作品可以“出生”的基础——这在于海尔洗衣机没有把技术困在“洗衣场景” 里。当AI直驱电机既能让充电触点精准对接、又让时钟稳定运转时,观众会自然联想:“用这种技术做洗衣机,清洁力、稳定性肯定没话说。”
这种“技术通用性”的展示,让品牌从“洗衣机制造商”变成了“科技解决方案提供者”。年轻人对品牌的认同,从来不是因为“它能做什么”,而是“它代表什么”。当海尔洗衣机用技术解决垃圾难题时,传递的是“用创新让日常更舒适” 的价值观——这与年轻人追求“高效生活”“佛系智慧”的态度不谋而合。
传播层面,这场合作更形成了“全链路共振”:B 站作为首发阵地,靠硬核实验吸引科技爱好者深度讨论,登上平台热榜TOP1,上榜B站每周必看;更在抖音掀起了一阵热潮,荣登抖音 #手搓万物话题榜热度第一;小红书上相关种草笔记也接连涌现,从不同维度持续发酵,引发全网对海尔洗衣机的关注与讨论。视频发布1个月内,全网总播放量突破6824万次,互动量超561万,让“海尔洗衣机=创新科技”的认知持续渗透。
这种认知的转变,比单纯的销量增长更有价值。因为它意味着海尔洗衣机在年轻群体中建立了“创新科技”的心智标签,而这个标签会辐射到品牌的所有产品上。当消费者相信 “海尔洗衣机的技术很牛”时,他们在选择产品时,自然会优先考虑这个“有科技感”的品牌。
让科技营销更有“松弛感”
因为真正的技术实力总会被看见
回看当下的家电行业,技术营销正陷入“内卷”的怪圈——拆机视频越来越长,参数对比越来越细,消费者却越来越看不进去。海尔洗衣机与何同学的合作,恰恰提供了一种反套路的思路:科技营销需要“松弛感”。这种松弛感,体现在不急于推销产品,而是专注于展现技术的可能性;不执着于参数的堆砌,而是用心设计能引起共鸣的场景;不害怕品牌“隐身”,因为真正的技术实力总会被看见。
当行业还在比拼“谁的技术讲得更专业”时,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技术被感知”。这种转变,或许正是科技营销破局的关键——年轻人不需要被说服,而需要自发认同。而当品牌真正理解这一点时,营销就不再是费力的推销,而是自然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