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ARC'TERYX)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进行烟花艺术项目《升龙》,已经引起全网愤怒。这次活动虽然初衷可能是追求艺术与自然的对话,但在 execution 和价值观层面出现了明显偏差,最终引发了广泛的公众愤怒。
恐怕包括蔡国强以及始祖鸟,甚至很多与此不相关的人,都会意外这次为何大众会如此愤怒。

作为广告行业媒体,就广告营销来说,复盘此次营销事件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品牌人设与具体事件营销的逻辑断裂所引发的信任崩塌。
一、核心分析: 品牌人设的崩塌——从“信仰”到“生意”的坠落
每个顶级品牌都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品牌人设,这是其品牌价值的基石和信仰系统。
始祖鸟的品牌人设不是“卖衣服”,而是 “人类与严酷自然和谐共处、探索极限的伙伴” 。其价值核心是 “敬畏自然” 和 “专业主义”。它售卖的不是产品,而是身份认同和信仰。
本次体营销事件即这次烟花活动试图讲述的故事:“顶尖户外品牌与顶尖艺术家在世界之巅进行一场关于东方哲思的对话”。这个事件营销本身具有爆点,但它的内核是 “征服自然(以艺术之名)” 和 “自我彰显”。
断裂点在于:营销事件非但没有强化品牌人设,反而彻底背叛了它。
“敬畏自然” vs “征服自然”:在神圣而脆弱的雪山上进行一场人为的、剧烈的化学爆炸和视觉侵略,无论用多少“环保材料”来粉饰,其视觉符号和本质都是对“敬畏”二字的公然践踏。这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与户外精神背道而驰。
“专业主义” vs “投机主义”:专业的户外品牌应深知高海拔生态的脆弱性,其每一个行为都应经过极度审慎的评估。此次活动的策划,更像是一场追求流量和声量的“商业投机”,背离了其赖以生存的“专业”基石。
我可以将品牌视为一个“叙事生命体”。当它的行为与它的核心基因(品牌人设)发生冲突时,会触发受众最强烈的排异反应——“虚伪”的指控。这种指控对奢侈和高端品牌的伤害是毁灭性的,因为它直接动摇了用户为其支付高溢价的理由——价值信仰。

二、深层动因: “符号化”的陷阱与“艺术家”光环的失灵
1. 对“符号”的过度贪婪: 高山放烟花的想法肯定是源自蔡国强。始祖鸟选择蔡国强,是看中其两个核心符号:“中国艺术家”和“爆破”。前者旨在强化本土化沟通,后者则极具视觉冲击力。品牌试图一次性收割这两个符号的巨大红利。但它忽略了符号背后的复杂语义:“爆破”在蔡国强以往作品中(如《天梯》)的语境是“通往天堂的对话”,带有神性;但将“爆破”置于真实的、脆弱的自然圣地时,其符号意义就瞬间滑向了“破坏”、“暴力”和“污染”。品牌对符号的滥用,导致了意义的反噬。
2. “艺术家”光环的失效: 我本人关注蔡国强也是在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烟花表演开始。品牌惯常的逻辑是:与艺术家合作,可以将商业行为“洗白”为艺术行为,从而获得更高的容错率和话语权。但这次,这套逻辑失灵了。因为冲突的尺度太大了。当“艺术”的边界触碰甚至突破了“生态伦理”的底线时,公众会毫不犹豫地站在伦理一边。艺术不能成为破坏环境的免罪金牌。蔡国强个人的环保艺术家形象也因此受到反噬,光环失效,甚至加剧了公众的被背叛感。
三、品牌如何构建“抗脆弱”的营销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品牌避免此类情况,不应只是“避免犯错”,因为一旦犯错,品牌就会面临挖坟鞭尸(始祖鸟之前的负面已经有自媒体在曝)。所以,我们也许要重新审视当代营销:
1. 建立“叙事一致性”审计流程: 在任何一个大型营销活动立项前,进行最严格的“叙事审计”:
提问:这个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在强化我们的元叙事,还是在削弱它?
测试:如果活动被《国家地理》或绿色和平组织报道,标题会是什么?我们会感到骄傲还是恐惧?
决策:只要存在任何稀释甚至背叛元叙事的风险,一票否决。
2. 从“价值提取”转向“价值共建”: 不要再把自然、文化、艺术当作可以随意取用的“营销素材”。而应将自己视为生态中的一份子。
比如:如果始祖鸟想讲述“雪山”的故事,它应该发起一个长期的冰川保护计划,并邀请艺术家用对生态零干扰的方式(如摄影、声音采集、数字艺术) 去回应和呈现,记录它的美丽与脆弱。这才是真正的“与自然对话”,其营销内容是基于“价值共建”行为产生的自然结果,而非目的。
3. 谦逊: 也许未来顶级品牌的营销,将不再是“看我们多酷”,而是“看这个世界多美,我们如何能更好地守护它”。营销的焦点应从品牌自身,转向品牌所关切的更大议题。姿态必须是谦逊的、服务的、负责任的。
始祖鸟此次事件,不仅仅是一次“没做好环保”的失误,而是一次深刻的“品牌身份认同危机”。它错误地使用了“征服”和“索取”的语言,去讲述一个本应以“敬畏”和“奉献”为核心的故事。其品牌价值系统内部的逻辑断裂,是始祖鸟这次失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