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全国各地都在惦记我的工资。”一句热评,形象地描述出当下各地文旅市场抢夺客源的现状。在这场竞争中,一座传统工业城市凭借烧烤“灵魂三件套”(小饼、烤炉加蘸料)杀出重围,成为当之无愧的顶流。天下烧烤那么多,为何淄博能“出圈”?美食之外,还有哪些“淄”味更值得反复品味?火爆出圈,淄博究竟做对了什么呢?
分享主题 |《一把烧烤带火一座城——浅析淄博烧烤火爆出圈的原因》
(一)淄博烧烤
淄博烧烤历史悠久,是一种独特的美食文化,起源于山东淄博地区。因其独特的制作技巧和口感,为此广受欢迎。
在今年的三月份,网上第一个热点视频产生——“大学生组团去淄博吃烧烤”,播放量超过了1.8亿。淄博烧烤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五一期间,本地客流量更是达到了顶峰。仅凭一个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一千多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
淄博烧烤火爆出圈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将市场经济体制比作“看不见的手”,凯恩斯将政府的宏观调控比作“看得见的手”。这两双手是如何将淄博烧烤打造成淄博的靓丽名片呢?
每一个项目的成功,与种子用户的参与感高度相关,而淄博烧烤做到了。
淄博烧烤爆红的诱因,可以追溯到2022年5月,这背后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当时疫情严重,山东大学12000多名大学生被分流到淄博隔离,隔离结束时,当地政府请这一万多名学生们吃了一顿淄博烧烤,并且约定明年春暖花开时继续来淄博。今年的3月份,那批大学生如约而至。
大学生特种兵千里迢迢去淄博吃烧烤——这么有趣的故事与场景,当然要发抖音、小红书或朋友圈。于是,淄博烧烤就有了第一波流量,那批山大学生,正是淄博烧烤的种子用户。
淄博是凭什么在便宜且不涨价的前提下保障供给呢?如图数据显示,山东青岛啤酒、调味、小麦、猪肉等生产量都位居全国首列。这意味着,淄博烧烤所需的一切主料、辅料,基本上都可以在山东省内解决。
山东是我国经济第三大省,淄博烧烤的爆红与出圈,更像是山东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一次厚积薄发。对此,淄博因地制宜,拥有强大的供应链,才是淄博烧烤不涨价的最大底气。
一方面,淄博烧烤打破了传统的烧烤吃法,淄博烧烤的吃法独具特色,仿佛打开了烧烤新世界的大门。
另一方面,淄博烧烤保留了独立小炉纯炭的有烟烧烤形式,成功打入消费者的心智空间。正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灵魂三件套和灵魂秘技满足了人们对于烧烤的仪式感和体验感。
淄博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群众可以在官网上提出建议和诉求,相关部门就会根据顾客的反馈,及时解决问题。
政府从各方面服务入手,进行全方位排查和监督,强化城市服务意识,打造了稳定和强劲的城市服务和基础建设,为外地游客创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种种呵护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除了全方位监督,为方便广大游客奔赴淄博“烤场”,铁路部门专门开通“烧烤专列”;新增21条“淄博烧烤”公交专线,以及开展了一系列措施。
我国政府是典型的科层制组织。在淄博,公务员成了服务员,烧烤现场有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等随时待命。
淄博打破专业分工,完美地向文旅市场领域示范了一遍“科层制”。对此,政府在治安、消防、城管、食品安全等部门为游客保驾护航,提供“一条龙服务”。
那么,淄博烧烤专列为何能迅速开通呢?这源于政府超强的执行力。
科层制的优点是能有效确保政务的可持续运行,但它的缺点是效率相对低下。而淄博打破了传统的专业分工,打破了大组织的运行节奏,各部门强强联合,以超强的执行力,呈现一个极具活力的政府。
在政府宣传方面,政府深度的共情,在淄博的公厕里配上“安心篮”,不仅有湿厕巾、酒精棉片,还有卫生巾,连肠炎宁片都准备了。
同时,在火爆期间,淄博也发了一封“劝退信”,信中呼吁游客莫要扎堆在五一来,建议游客错峰出游,以及把山东其它兄弟城市都介绍了一遍。
这封信,同样是深度共情的产物,官方越是劝退,游客就越买账。对于堵车、排队、订不到酒店等负面现象,消费者的积极性反而变得越来越高。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去淄博不只是为了吃烧烤,更重要的是感受政通人和!”而淄博政府以它的深度共情,实现了双向奔赴。
从“淄博烧烤热”看城市旅游品牌的构建与传播, 打造城市旅游品牌不仅需要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联合政府开展宣传,挖掘城市品牌内核。
淄博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化城市,近十几年工业升级转型一路艰难。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了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将“淄博烧烤”新名片,发放至全国。

第一个感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星星之火燃烧成熊熊大火,改革开放看深圳,率先致富看江浙,文化复兴我们得看山东。淄博烧烤正在带动旅游产业的转型。
第二个感悟是每一个“一夜成名”,都是厚积薄发。就淄博烧烤火爆事件来说,当地政府下了很多功夫,各方面都做了实实在在的努力。每一个出圈的背后,都有很多人在努力。同样,我们日常学习和项目打磨也是如此,不厚积薄发,怎能一战成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