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KOLON可隆
代理商:SG胜加
每个提给胜加的问题,都有「胜加答案」。
该栏目将立足胜加出品的案例,由主创团队复盘项目、回应问题、总结经验,带你回味一个优质作品落地成型的全过程。
如果通读完幕后故事,心头仍有几分好奇,欢迎到评论区写下你的问题。我们会细细品读每一条留言,邀请胜加的团队负责人亲自回复。对于行业性深度话题,后续也将形成有价值可复用的方法论,回馈行业。
看,这是我们的答案。 上周,由胜加洞见团队为专业户外品牌可隆打造的《有故事 才是自然的事》案例上线后,我们收到了一些有趣的回复和讨论: 不论是一秒get产生共鸣,还是觉得尚需推敲,对自然的感受总是个能引起大家思考兴趣的话题。这期胜加答案,本着“深挖一下”的精神,我们也向项目团队展开了追问,一起听听他们关于寻找与收获的故事吧。
案例回顾
分享人
一个令人兴奋的brief:
“Your best way to nature”的再思考
Q1
之前可隆在国内市场的广告较多侧重产品层面,这次则站在更高维度提出了一种有关户外生活方式的价值主张,背后的契机是什么?接到brief时,团队又是如何理解客户的商业需求?
Q2
你们对户外生活方式的认知是怎样的,深度参与了本次项目后,会产生一些变化吗?
团队里有同学自己本身就很喜欢大自然,也玩点户外,周末基本上都在山里或者是河边度过。对我们来说,户外成瘾,是因为它是一种更经得起深思熟虑的生活方式,万事万物的魅力会被放大,在自然中习得知识的过程其乐无穷……
有的人童年就是在自然里生长起来的,工作求学以后离户外和自然的生活方式已经很远了,但也希望“童年的纸飞机重新飞回我手里”,所以遇到这个项目我们都很兴奋,特别是客户团队也希望能向大家传递自然的真实魅力,而不是营造消费热潮。
当然,我们的个体体验也还只是一些切面。随着项目的开展,我们和十几位露营玩家聊了聊,大家参与的深浅不同,但各有各的乐趣。给我们最直接的感受是一种近乎乌托邦的包容:自然属于每一个人,你可以“在不破坏自然和他人体验的前提下尽情做自己”。
去了才会知道:
自然的真相是“bug but buff”
Q3
前期策略团队进行了哪些市场和人群研究?和我们分享一些有趣的/印象深刻的发现吧。
于是我们期待从那些“去了才会知道”的事里,找到洞察。
在受访者的叙事里,美景、登顶、日出自然是美好的事,但也另有一件事让全员眼睛发光、津津乐道——那就是各种始料未及的bug。bug能有什么魅力?
Q4
「有故事才是自然的事」这句话怎么产生的?
这个社会对我们的容错率很低,大家一遇到问题和意外就容易“心态崩了”。其实自然里不确定的事更多,各种天气、环境不会按我们的意愿来,但自然里的这些“事故”,换个角度看就是故事了,所以视角很重要,心态也很重要。
有事才有故事,这一鼓励大家拥抱bug的洞察被我们内部简称为“bug but buff”。既可以助力品牌建立有锐度的认知,也便于传播时激发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我们都还挺喜欢的。
Q5
从策略洞察到品牌主张的确定,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吗?
看似水到渠成,其实项目途中挖了不少渠,逐一尝试只求最好。
对自然祛魅:
创意也坚持围绕“真实”呈现
Q6
三位艺人、三个“不确定”的户外故事,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我们从目标人群身上洞察到了三种焦虑,分别是互联网大厂人常见的职场焦虑、422家庭人群会有的家庭焦虑、年轻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人设焦虑。基于这三个焦虑,我们分别选择了陈坤、贾静雯、管泽元,让他们结合各自的真实故事与感受,通过在自然里经历各种不确定,最后以收获的感悟给出一种答案。
Q7
把品牌要表达的观点进行创意转化、把故事讲给更广泛的消费者,创意对此做了哪些思考?
我们想表达的观点就是对自然祛魅,不过度去美化它。所以在创意手法上选择了去广告化、有纪实感的“半采访式”纪录片形式。
我们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确定,
希望你也是!
Q8
据说拍摄执行时间非常紧张、团队也集体被大自然“虐”了,想听听背后的精彩故事&如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心路历程~
项目能够保质保量如期上线,更离不开客户和后期团队的共同努力,正是他们让我们觉得前期被大自然“虐”的那些经历都值了!
Q9
看到有媒体评价说,可隆本次品牌传播所传达的思考,是“对市场流行观点的升级与颠覆”,你们觉得呢?
○
最后,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以及你们所在的团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