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而标记阶层。
即使隐性,也心照不宣。
我们是意义的制造者。
并且通过创造、解释“符号”来表达意义。
从符号心理学看来,我们买的不是产品,而是意义。
赋义在符号学中十分重要,一种原本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及标志一旦被赋予一种新的意义,其内涵就极大丰富了。
携义是指符号携带了赋予的意义,而这个被赋予的意义在符号的携带过程中被不断放大,不断地自我增强。
解义是指符号携带的意义在产品及场景中被解读出来,符号的意义超过了携带符号的载体本身,成为了人们真正消费的、追捧的对象。
如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所说,我们消费的目的不再是生存,而是欲望;消费的目的不是获得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符号价值,我们通过消费,彰显自己的品位,彰显自己的文化,进而彰显自己的身份,从而标记自己所从属的阶层。

符号对人的异化倾向特别是在消费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分上下的情况下,消费者竞相驱逐的焦点日益集中在商品的附加值即其符号价值,比如名气、地位、品牌等观念上的东西,并为这种符号价值而买单。也就是说,在商品过剩与同质化过剩的商业社会中,如何让我们的商品能够在消费者的心智中脱颖而出,并且让消费者有强烈的动力去支付更高的价格去使用,这其中的核心就是商品视觉化、身份化、阶层化,正如爱马仕一样。



(1)符号学是人类的情感共识及文化契约
从人类最开始的图腾,到今天的符号以及各类图像,一直承载着我们最深处的一种情感共识。而这种符号化在宗教领域就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以及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不仅基督教,佛教的万字符、道教的太极图、伊斯兰教的星月图等,历史中的每一个宗教都会形成一个代表其信仰含义的符号。用今天的话来表达就是任何一个宗教,或者集团,或是企业,都需要一个LOGO来代表它的品牌形象。包括所有的武侠小说作家,在构写教派的时候,一定会为各教派塑造一个能让人直观理解与记忆的符号,也就是LOGO。因此,从符号学的层面来看,每一位武侠小说家都是一位伟大的艺术设计师。
(2)符号的阶层属性
鲍德里亚:把实物的功能消费与符号消费相联系,物品也被作为一种能够分阶层的符号。比如你买一些奢侈品牌的东西看中的不是它的实际功能,而是它带给你的符号意义,物品的符号和阶层就有了相关性,代表作《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象征交换与死亡》。



(3)符号的传播价值
(4)构建符号暴力
布尔迪扼在《教育、文化与社会再生产》一书中指出,符号暴力(symbolic violcence)是高端阶级通过一定形式将其强加给其他阶级子弟的过程,是一种几乎是魔术的权利,是一种特殊动员手段。


在区分逻辑的作用下,人们的消费过程,不再是对个别物的使用过程,而是每个物都表现着一种符号价值体系中的一个元素,这种符号价值本身具有了一种区分作用,使人们之间的等级关系呈现出来,因此只有借用符号学理论才能揭示社会区分的内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