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设计公司和设计师想通过比稿的这种方式获得了项目?但却不知道里面暗藏着各种算计和欺骗。设计师为什么要比稿?!我认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可以找到答案。
#1 比稿相当于给甲方提供免费设计
什么是比稿?国际通用的解释是有的广告主不会将广告计划立即委托一家广告公司,而是让多家广告公司彼此竞争,再从中选择最优秀、最满意的广告公司,甲方并支付广告公司或设计师一定的费用。
实际上很多参加比稿的设计师绝大多数就是陪榜,无功而返,“10个比稿9个骗,还有1个没预算”,说道竞标比稿的痛,设计师们都懂。
但随着比稿模式的演变,现实社会中,这往往意味着免费的设计。比如某某大企业有个设计项目,就给当地几家大型4A设计公司发函要求每家设计一份设计方案再进行筛选,选出一家公司合作;或者举办一场设计竞赛征集作品,最后选出最后的优胜者。而对于那些淘汰的设计师而言,可能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什么也没得到;还有甚者委托一家信任广告公司或自己的设计部门向全社会征集设计作品,而该公司会通过征集的作品中启发或修改,重新设计一款设计作品中标,这种欺骗的行为是很多数甲方设计征集的操作方式。
很多年轻设计师感叹“走过最长的路就是甲方爸爸的套路。”
试想,我们去酒店住过后满意再付帐?去餐厅吃完后再付钱?在其他行业里没有人会认同“免费服务”这种荒唐的方式。但在设计行业和社会上似乎已成常态。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吃不饱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尽管内心不愿意也只能被迫选择接受。
国内外著名的设计公司设计师是绝觉不参与招标比稿,比如大卫奥格威奥美广告、原研哉、水野学、靳埭强以及国内正红的华杉华与华咨询公司等等。
国外知名机构Zulu Alpha Kilo创始人Zak Mrouch曾经呼吁社会和设计行业拒绝不公平的比稿,他说:“如果我们都不愿意替别人免费工作,为什么还要求设计师为我们免费设计呢?”
#2 比稿是对创意价值的不尊重
当设计方案还未最终成型时,我们常常会忽视设计师在最初创意和思考时所耗费的大量心血,将其视为理所应当的,而哪些草稿和思考却是伟大商业创意最大的价值。
来自英国的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也曾多次在国际设计竞赛中失利。1994年,Hadid艰难获得了英国威尔士卡的夫湾歌剧院竞图方案的一等奖。但是,来自卡的夫地方的反对最终扼杀了Hadid方案的实现。他们不愿意让一个口音浓重、深色皮肤的伦敦女人主持一幢威尔士重要文化建筑的建设。
最受争议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5年7月17日宣布,修改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新国立竞技场”的建设计划。这意味着,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为东京2020年奥运会设计的“造价最昂贵的体育场馆”搁浅,前后历时两年,两次易稿,最终却归为一张白纸。即便打败所有的竞争对手,她的方案依然可能被弃用,而这背后又花费了扎哈.哈迪德工作室大量的精力和付出。
设计师对每一个设计作品从投入到最后完成,从无到有都是一个艰辛创造的过程。希望通过优秀的设计感动受众,为甲方实现商业价值。
在当前越来越多的比稿打击和失望下,设计师的价值认同感丧失,甚至有些甲方的设计公司借比稿竞赛剽窃他人的作品,参与竞标的设计师们辛苦创作的成果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和尊重。
只有相互尊重,行业才能良性发展。一起对“零比稿费”说不!
#3 比稿会阻碍伟大创意的诞生
比稿往往是设计师与需求方没有充分沟通所设计出的方案,无法体现设计师的创意品质。需求方在最初简单说明项目设计需求后,数位设计师根据所描述的这些概念进行设计,过程中不可能进行交流探讨,难免产生思维的误导及设计方向的错误,最后无法产生符合商业价值的伟大创意。
优秀的设计师在真正投入设计前往往需要投入50%以上的精力资源做调研,并与甲方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甚至激发甲方潜在的商业机会,研究目标用户心理、竞品分析、过往的设计形态…才能设计出真正伟大的创意。
比如全球知名设计咨询公司IDEO服务过的客户遍及各个产业,包括苹果、微软、百事、宝洁等知名企业。IDEO在创意初期会采用特有的基于观察的调研工作进行充分需求采集,并让客户一同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真正了解用户情感诉求。正是秉持这样对客户负责的理念,才能在全球范围内至今拥有长盛不衰的影响力。
苹果首款鼠标设计师Yurchenco
IDEO为苹果公司Lisa电脑设计的第一只鼠标 比稿最先源自《Strategy》杂志(Strategy Magazine)的加拿大年度代理竞赛。后来演变成广告公司,设计公司获得客户的必经之路?!
当比稿模式发展至今,我们越来越发现比稿是对设计资源的巨大浪费。
但是社会上总有些设计师已经熟悉比稿的套路,积累大量各种风格的模板,当遇到比稿时直接选出一套往上套,或者费心研究需求方喜好,设计符合对方设计风格来博得眼球。
很多设计公司设计师认为反正比稿设计没中也没啥损失,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参与比稿,万一中标了呢?随着越来越多的比稿落榜的打击下,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认识到投入并不意味着等值回报。
比稿无法认真研究项目设计需求和市场的策略,而不是从本质出发解决商品销售的问题。
#4 比稿最终两败俱伤
甲方往往想通过比稿来选择一个设计公司或者一位设计师,但却忽视了比稿虽然能带来许多不同的创意方案,但却没法得到一个合理设计方式和商业价值,甚至会造成一些潜在的坏的影响。
设计师在比稿过程中所完成的设计,没有充分理解甲方和消费者的想法,缺乏针对性,但这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在比稿中,设计师可能会依据个人的喜好及设计风格进行设计。甲方不能真正了解每一位设计师的水平,最终作品筛选都是凭借自己的感性认知做出判断,而不是专业理性评估,以至于后期合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才发现这或许不是理想的合作伙伴,结果伤害了自己。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原研哉
#5 比稿是一种过时守旧的方式
我们的甲方爸爸与其着迷于一份比稿作品的创意,应该更多地是看设计师过往的设计作品、有无相关项目经验、设计背景等,整体判断一个公司或设计师是否适合做该项目的设计。
选择一个优秀的设计公司或设计师,在双方设计合作过程中,与设计师持续有效沟通,将你的产品需求充分表达,或者给设计师提供一些设计风格和设计案例的参考,将产品设计需求充分表达出来,减少后期修改的次数,节约时间成本。并让设计师在理解产品需求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创意和灵感,将会诞生下一个伟大的设计创意。
我们把精力创意集中于真正有需求的商业行业领域,建立长期信任合作,共同通过好的设计来解决商业问题,这才是所期望看到的设计生态的愿景。
甲方都能与设计公司及设计师建立长期稳固的伙伴关系,更有助于企业品牌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