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有意思的一款新品,来自国货护肤品牌谷雨。 就在618期间,谷雨上架了150ml定价950元的“四时灵露纳米级精华水”,成分除了自研的“极光甘草”,还搭配了檀香木、牡丹、灵芝、积雪草四种植物,并添加了“四时胶原肽”,主打紧致、修护、提亮等全方位的面部气色提升。 这个价格可以说是直接拉升到了绝大部分国际大牌的水平上。

对谷雨有所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创立将近10年、一直以来定位平价的品牌,当前在热卖的产品,基本上价格也都在100元到300元之间。 郑重其事地发布一款近千元价位的新品,无疑是品牌走向高端化的一次探路。
除了内容物本身,从瓶器设计到视觉呈现,从概念命名到文案表达,这款产品都跟谷雨之前的系列非常不一样-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高级了很多。
如果用一个词来串联起所有元素的这种高级,那就是文化。

其实,成立于2016年的谷雨,是最早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24节气”为灵感的品牌,但有趣的是,品牌一直以来并没有过多强调自身的文化元素,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营销推广,采用的主要都是国货最主流的大众功效护肤的常规方式。
在成分上绑定美白的光甘草定,在流量上抓住风口获取红利,短短几年实现了体量上的跨越式增长。
在品牌积累到年营收过30亿+体量基础后的这个时间点上,开始尝试借助文化力提升品牌力和溢价能力,这和那些一开始就着力文化高举高打的初创品牌如东边野兽,是完全不一样的路线。
问题在于,这个路线能成功吗?

从顶层设计来看,谷雨本身拥有一个具有文化感的好名字,如果依据24节气的规律提出核心理念,再落地到故事与视觉、成分与产品、营销与内容上,相对来说有着比较好的基础。
困难的是作为传统文化的节气,与当代人群在生活方式层面的链接几乎已经断裂。
对品牌来说,要重建能够与日常生活乃至护肤方式相连接、获得高度认同感的文化体系,除了借力文化复兴浪潮的大势,必须扎根吸收养分、在深度理解之上做出专属于自己品牌的创新表达,从而建立文化壁垒。
但谷雨这次只推产品、不谈品牌,显然还没有决定朝着系统化文化重塑的方向去推进,不过这样难免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割裂感:产品很高级,但谷雨这个品牌配不起。

诞生于电商时代的谷雨,其主力消费者和绝大部分国货品牌一样,是30岁以下的学生和职场新人等年轻人,品牌希望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通过这一新品获取中产新人群,选择这个策略可以理解。
只是中产当下的关键词,却是跌落返贫和体面平替,950块的价格在这个品牌之下既无法平替又够不上体面,购买的理由是什么呢?
品牌向上,价格向下,提升品牌力的同时将价格钉在中端去打大牌,才是如今获取中产人群的最佳策略,也是谷雨这类大众品牌去做升级的最佳选择,走在前面可供参考的品牌案例也不算少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误会了ta,推出这款新品只是传递一个高端化的信号,将高价锚定在这里,未来主力产品拉升到300-500的中端价格带,也未可知(ps,在这个价格上我是会买的)。
最后我想说,虽然消费者对于国货美妆的认可度在变高,但目前对国货的心智也只走到了中端,如果一开始品牌没有定位在高端市场,激进推进高端化可能会让自己很受伤。
来源于公众号:Eva的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