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艺人胡彦斌以牛班音乐学校创始人兼 CEO 的身份,在 BOSS 直聘上亲自回复求职者 “本人,新年快乐” 的截图登上微博热搜。这一看似偶然的事件,实则精准击中了 Z 世代求职者对 “真实雇主沟通” 的深层需求,同时也印证了 BOSS 直聘 “真 BOSS 在线” 的平台特色。
一、热点营销:从热搜事件到品牌IP化
借势破圈
2025年2月,胡彦斌以牛班音乐学校CEO身份在BOSS直聘亲自回复求职者,其“本人,新年快乐”的互动截图登上微博热搜,单日话题阅读量破亿,精准触达Z世代对“真实沟通”的需求。
品牌迅速将热点转化为营销动作,3月推出纪录片《一个叫胡彦斌的BOSS今天招聘》,强化“真BOSS在线”的品牌心智,并官宣胡彦斌为产品体验官,形成长效IP价值。
内容造势
纪录片通过生活化场景(菜市场、咖啡店等)展现胡彦斌与求职者的直接对话,打破传统BOSS“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传递“老板亲自招人”的职场平等理念。
同步在B站、微博等平台发起#胡彦斌怎么连招聘都自己做啊#二次传播,激发UGC讨论,提升品牌年轻化感知。

二、人设融合:明星标签与品牌定位深度绑定
“亲力亲为”人设复用
突出胡彦斌“音乐人+创业者”双重身份,强化其“十年老BOSS”标签(如2017年通过BOSS直聘招聘助理的真实案例),与平台“直接沟通”的核心卖点高度契合。
纪录片中,胡彦斌提出“老板是最好的HR”“商业是海,老板必须自己跳下去捞鱼”等金句,将个人创业哲学转化为品牌价值观输出。
技术赋能人设升级
结合胡彦斌对AI技术的兴趣,提出“AI分身招聘”概念,与BOSS直聘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的战略形成呼应,既展现技术实力,又强化“未来职场”想象力。
三、争议与平衡:焦虑营销的尺度把控
制造冲突性话题
2024年“占位”系列广告通过“这趟车必须有我一个位置”等扎心文案,在通勤场景中放大职场焦虑,短期内提升用户活跃度,但引发“情绪暴力”争议(负面情绪关键词占比73%)。
胡彦斌的“温文尔雅”形象中和了争议,其“鼓励式沟通”与焦虑广告形成反差,实现“话题热度+情感认同”的双重收割。
B/C端平衡策略
C端:用明星案例淡化工具属性,强调“真实沟通”的情感价值;B端:通过财报数据(大客户收入增速40%)向企业主证明平台人才库规模。
四、技术+内容双轮驱动
AI提升效率
研发投入占比营收24.7%,自研“南北阁”大模型优化智能匹配系统,职位推荐准确率较2020年提升3倍,AI简历分析使HR筛选效率提高40%,技术优势成为营销底层支撑。
内容生态协同
与B站合作分发纪录片,精准覆盖年轻职场人群;通过胡彦斌音乐人身份联动“牛班”音乐教育场景,拓展招聘垂类边界。
策略效果:
用户增长:2024年平均月活达5300万(+25.3%),全年促成18.5亿人次双边匹配。
商业转化:营收73.56亿元(+23.6%),净利润27.11亿元(+25.7%),研发投入反哺用户体验优化的飞轮效应显现。
行业启示:明星营销需与品牌内核深度耦合,技术投入是长效增长护城河,争议性话题需匹配情感补偿机制以实现流量价值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