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更偏好情感认同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传统的消费模式越来越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加速、标准化普及,商品的品质和服务差别越来越小,虽然所有人都在喊着消费升级,但真正具有革命性突破的好产品并不多见,市场上的常态是大同小异的产品在拼命拉拢挑花眼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爆炸使得消费者被信息洪流所淹没,正如打开淘宝后消费者面对成千上万的商品不知道买什么一样,面对五花八门的广告宣传,消费者也苦恼于该信谁。
最后,逐渐在消费市场上展示实力的90后们多元化的群体特征、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对千篇一律的产品服务越来越不耐烦。与之相对应,“有趣、好玩”在消费者调查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会玩的,有个性的,人格化的品牌越来越有存在感。从产品为王到渠道为王再到如今的消费者为中心,情感认同正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倾向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需要品牌人格化?
01 更有辨识度
从传播路径来看,情感比起产品往往更加快捷精准,直接影响消费者心智,在消费者心中营造独特的形象。尤其是现在生产过剩、信息过剩的时代。消费者很难辨别千篇一律的产品,反倒是套上情感光环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网红。随着市场不断成熟,简单的拍照卖萌已经无法胜任网红工作,网红必须有敏锐审美,具备判断某个行业的能力只是基础,还要有超强的个人魅力,成为社交、生活圈层意见领袖,以此打造自己的独特辨识度。制造商、设计者、销售者、消费者和服务者之间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经济角色。

为什么需要品牌人格化?
02 更有消费粘性
单纯的产品购买只有利益关系,有了情感却可以激发起消费者感性的一面,促进冲动性消费。消费者主权时代,传统营销失效,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得到满足后,情感这样能贴近、打动消费者内心,体现消费者个性,赋予鲜明社交标签的新型营销方式更能增强消费者粘性,影响消费者的购物选择。
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明星与粉丝,Angelababy直播一场,2小时卖掉2万只美宝莲口红,杨洋代言一款产品,可以引发粉丝的疯狂购买。很多时候,粉丝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因为对明星信任,因为明星推荐背后所代表的某种生活方式。“买了这件产品,我就可能成为某种人”,这是部分粉丝的心态。

为什么需要品牌人格化?
03 更有竞争门槛
不同于极易被替代的功能性产品,有情感的产品一旦占据消费者心智就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同类产品很难进入消费者的购物选项。
正如当一个人成为苹果的忠实粉丝后,即使华为、三星这样的后起之秀再出色,都很难打动苹果控们。他们会自觉自发的为自己的消费选择找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