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定位的潜规则
精准定位比讨好所有人更重要。
案例:Lululemon早期果断放弃"打卡摆拍族",专注服务真正的瑜伽练习者,通过专业教练社群培养忠实粉丝。

品牌传播的潜规则
重复曝光比精致内容更有效
案例:脑白金广告被吐槽"土",但20年春节持续投放,触达超1000亿人次。
争议是最省钱的传播方式
关键:制造"观点争议",但绝不越界法律道德。

用户心智的潜规则
消费者永远在撒谎
事实:用户说要吃健康沙拉,实际炸鸡外卖量是沙拉10倍。
方法:观察用户实际行为,而不是听他们怎么说。

产品创新的潜规则
打造爆款比堆砌产品线更有效
案例:老干妈专注辣酱20年,单挑国际调味品巨头。
数据证明:73%的10亿级新品牌,靠1-2个明星产品突围。
技术语言不如场景化表达
反例:强调"8核处理器"难以打动用户
正例:OPPO用"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把参数变痛点

增长逻辑的潜规则
小预算突围的秘诀:打造"品牌社交暗号"
案例:完美日记的动物眼影盘,用"小猪盘=温柔"这类标签,让用户主动传播形成社交暗号。诀窍是给产品植入可讨论的符号基因。
高黏性用户的真相是"离不开"
案例:蔚来车主因情感投入太深而难以抽身。
核心逻辑:用户留存=已付出的金钱/时间/情感+更换品牌要付出的代价。

总结
品牌的本质,是在人性需求和商业规则之间找到那个关键的支点。
它需要创始人拥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能力:一是像孩子一样敏锐,能发现行业里大家视而不见的真相;二是像机器一样冷静,能把感性发现变成可执行的商业策略。
所有的秘密最终都会被公开,但总会有新的秘密在竞争中诞生,这就是品牌世界永远迷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