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淘宝
代理商:TOPic
在寻找母亲节和淘宝的关联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淘宝上有很多店铺的名字叫做“某某妈妈的店”。其中很多店铺的销量不高,我们希望邀请这些妈妈店铺名字中的主角——她们的孩子,来为妈妈的店铺打call,借助这次母亲节,让这些妈妈的店铺被更多人看见。
话不多说,先上视频!
《妈妈的宝贝,为妈妈的宝贝打call》
前期采访
在项目的执行阶段,为了挖掘每个真实店家的独特故事,我们对这些“某某妈妈的店”的店主和孩子进行了大量采访。她们来自天南地北,有人为了给女儿治病才开店、有人为了让自己孩子爱吃的糕点被更多人吃到、有人为了让生过小孩的妈妈也能穿上漂亮衣服、有人什么都不为就因为自己喜欢。
在密集采访的两周时间里,我们惊奇地发现,没有任何一家的故事是平常的、无趣的。
有的妈妈阳光乐观、有的妈妈认真内敛、有的妈妈热情果断...她们的共同点是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也拥有十足的掌控力。每当聊起店铺,几乎所有的妈妈都能滔滔不绝,从开店的初衷、经历的困难,到那些记忆深刻的小故事,讲得有理有据、充满热情。正如一位孩子所说:“店铺就像妈妈的另一个宝贝。”
她们在淘宝经营店铺,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段成长旅程。她们通过店铺获得可观的收入,赢得话语权,收获成就感,并在持续地自我成长和变化中获得自由。最终,她们获得了远超开店初衷的东西。
由于很多妈妈的工作就是在家中,我们出于好奇,还是对妈妈们问出了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事业和生活怎么平衡?”,回答也出奇地一致——“不用平衡”。在她们看来,如今的工作模式不是平衡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孩子不会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孩子只会成为我们的样子,所以我就一直在做自己”。
一个好妈妈,也许这样就已经足够。
拍摄执行
前期采访全部结束,最终我们选出5组风格各异的母女/母子,拍了一支实验感十足的短片——妈妈的宝贝为妈妈的宝贝打Call。孩子在镜头前讲述妈妈的故事,妈妈则被隔开在另一个空间,同步看着监视器里孩子的表现。
被两台摄像机包围的妈妈都有些紧张,但她们更紧张着另一边的孩子,握紧的拳头、说话的语调、一声咳嗽,都被妈妈看在眼里。不是职业小演员的他们,反而展现了许多更为有趣感人的瞬间。拍摄即将结束,妈妈们走进孩子的摄影棚,有的孩子一下扑进妈妈怀里,有的母女两个人羞涩地站在一起,有的男孩强忍着泪水别扭地接受着妈妈的安慰。每一对母子/母女都有着独属的爱的表达方式。
项目成果
真实是自带力量的,这次活动的传播在母亲节期间也收获了很好的反响:
截至5月13日,微博全平台总曝光达7.8亿+,总互动讨论达68.5万+,斩获热搜榜单18个;
#妈妈的宝贝为妈妈的宝贝打call# 阅读量超4.5亿+,互动17.6万+;
公益品牌片播放量544万+,微博、视频号、小红书等多平台同步传播,热度持续发酵;
@中国妇女报、@约会天才妈妈、@潇湘晨报、@三联生活周刊、@凤凰weekly等多家蓝V媒体联动助力,共同扩散母亲节公益品牌片,引发广泛共鸣。
被看见的,不只是店铺,还有“妈妈”本身。
这次,我们看见了一个个鲜活的“妈妈”。
不是标签,不是定义,而是一个个真实、独立、努力生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