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大众传播,就没有大众品牌。
自社交媒体发展以来,流量的去中心化愈演愈烈,直到现在成为完全的算法推荐,纯粹的个体流量茧房,人们在流量茧房中各自狂欢,在此种算法推荐中难以产生群体共识,而没有群体共识就不会有大众传播,就难以树立品牌。
但是,在一些品牌重要节点,比如年度大促,比如爆款发布,比如品牌升级等项目中,仍然需要引爆全民的大众传播来建立群体共识,才能形成话题氛围,这种时刻靠算法推荐的各自狂欢是不行的。
我们谈谈怎么办的问题,在严酷的传播环境中,如何做全民大众传播。
以下、Enjoy:
一、多中心流量,联结群体共识

我们将传播形态分成三种:中心化流量传播,去中心化流量传播,多中心化流量传播。
首先中心化流量,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在特殊时刻或者特殊节点会出现,比如春晚奥运会等,但这并不是常态化存在,加了更高的溢价拿到这一类稀缺资源,也并不保证会成为刷屏级案例。依靠中心化流量完成大众传播,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甚至要再加一点运气成分,大多数品牌可以直接放弃。
其次是去中心化流量,无法做大众传播。
在算法茧房中,假如100万人同时买了某件商品,他们互相并不知道对方也买了,在公开舆论中也无人讨论,那么就变成沉默的100万爆款,并没有形成群体共识。反之比如Labubu的爆火,100万人同时买了Labubu,且他们互相都知道对方都买了,并形成公开的谈资与话题,那么另外可能有数千万人在围观这100万人的消费,这推动labubu成为全民爆款。
在算法茧房中无法形成群体讨论,那就无从谈起大众传播。
再谈多中心化流量传播,这是现在可行的策略。
国民级的中心化流量或许没有,退而求其次去找中等规模的大众流量池,将品牌融入其中,寻找多个这种流量池,形成多中心的流量传播,实现交叉覆盖之后获得在公共舆论中的全民影响力。
比如说当下,《长安的荔枝》和《浪姐》都是中等规模流量池,Labubu也是一个流量中心,如果一个品牌事件同时占据这几大流量池,就会形成多中心流量的大众传播,品牌本身也会成为一个中心化流量池。
多中心的好处是,随时都有这种流量池,同一个时间节点内,总会有几个热点人物与热点事件。品牌在自己的节点中,就可以找到这些中等规模的流量池,而不必迁就中心化媒介的节点。
多中心流量传播的挑战,不同的流量,人物、内容、事件,品牌如何融入?进入这些流量之后品牌如何承接,商业品牌融入大众热点,如何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借势建立品牌自己的流量池,让品牌成为被谈论的谈资?品牌如何将多中心流量整合成以品牌为中心的流量,形成对品牌的群体共识?
接下来进入实战案例,谈谈多中心大众传播的执行落地。
二、京东618:以IP建立多中心矩阵

618大促与普通大促的区别在于,不止是默默卖货,还要有全民狂欢的大促氛围,要做具有群体共识的大众传播。
今年京东618的传播策略就是,跨界多个流量IP建立多中心大众传播矩阵。京东找了包括《长安的荔枝》主演雷佳音、上美影的哪吒、浪姐的李晟、电竞JDG等6组流量IP,外加2次晚会,构成多流量中心的大众传播。
我们拆解这个案例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跨界融入,二是怎样承接流量,三是怎样从品牌到销售贯穿。展开讲讲:
1、六大IP惊喜日,作为流量入口

京东618选了当下6组最具流量的大众IP,在大促期间与不同品类结合打造惊喜日。
5月22日的发烧友惊喜日,跨界三大手机品牌的粉丝小人;5月27日美食惊喜日,跨界《长安的荔枝》主演雷佳音;6月1日六一惊喜日,联合上美影的哪吒、齐天大圣、葫芦兄弟三大IP;潮流惊喜日联合张艺兴与李晟;爱家惊喜日邀请了大张伟;电竞惊喜与JDG联合。

6组IP作为流量入口,6次惊喜日是京东的活动,每个惊喜日关联不同的品类行业,将大众流量IP与品牌大促进行结合,完成从大众流量到品牌流量的转化。
另外还有5月30日在新工体举办的京东618夏日歌会,6月17日晚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京东618开心夜,都成为中心化流量节点。
6次惊喜日加2次晚会,一共8个中等规模的中心化流量,构成多中心流量的大众传播,围绕不同人群实现交叉覆盖,交织成为以京东618为核心的一个中心化品牌流量。
2、供应链支撑,打造品类事件

有了中心化流量入口,接下来要做的是留住用户,转化成品牌话题事件。
京东618依靠自身强大的特色供应链,为每一个惊喜日主题准备丰富的货品供给承接流量。最基础的是规模化供给的大促货品,能够创造惊喜日品类话题的则是特色供给。
比如在雷佳音的美食惊喜日,京东618承包岭南千年荔枝树,让消费者可以吃到杨贵妃同一棵树上的荔枝,在京东站内直播雷佳音发美食券请你吃外卖。在六一惊喜日当天,京东直播看动画片,赠送10万只铁皮小青蛙,让消费者重温童年记忆。潮流惊喜日则是1元起拍潮流尖货,包括Labubu限量款。

我们看到,从大众流量到主题惊喜日是一次流量转化,从品牌主题到产品化创意事件又是一次心智留存,至此多中心化大众流量,转化成围绕京东618的中心化流量,形成品牌势能与群体共识,营造出整体的618大促氛围。
3、从群体共识,到实效转化

最后我们谈谈营销价值,京东618在传播上的成功,如何带动生意上的成功。
从两个层面谈,一是在传播上的横向群体共识,首先多中心化传播将大众从算法茧房中拉出来,6个主题惊喜日就像6个高于地平线的广告牌,所有人都看得见,这是形成群体共识的基础。其次是通过特色供应链打造的品类事件,成功将大众流量转化为品牌流量,
二是中心化流量的纵向实效转化,每一个惊喜日主题,都是一个完整的传播链条,6个惊喜日相当于6次品效合一的营销战役。从大众IP流量到品牌流量,从特色品类事件沉淀为规模化大促人群,完成从大众泛流量入口到规模化成交完整路径。

这可以给我们两点启发,一是品牌不是依附在大众流量中,而是借势多中心大众流量,转化成单一中心的品牌流量。二是品牌是否有足够强大的产品力将用户留下来,转化成为消费力。
三、总结与展望

能够称之为大众传播的案例越来越少,人们困于算法茧房中各自狂欢,对于塑造大众品牌来说,群体共识从未如此重要。
中心化传播变成不可能,而完全去中心化的算法推荐流量并不能达成群体共识,所以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中等规模流量池的多中心传播策略。
这种中心化流量几乎随时都有一些,比如一些热播剧或综艺,一些话题人物,热门IP,他们聚集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流量池,但没有到全民级别,只融入一个这种流量池也可以,但无法做到大众传播,所以诸如618这种全民级营销战役,就可以跨界多个这种流量池,形成多中心大众传播。今年京东618大促营销,很好的执行了这一策略,并获得巨大成功。
京东618大促从营销层面有两个目标,一是品牌层面的大众传播,二是卖货层面的GMV增长。这区别于单纯的品牌项目或者卖货项目,也不是品效合一,而是既要成功的品牌传播,又要规模化的GMV增长。对这一策略的执行,我们从案例中总结三点经验:
一是流量借势,不是进入IP的流量,是把IP带进品牌主场。
品牌在与强势IP的跨界中,切记不要被IP流量吞噬,不是品牌进入IP的主场做展示,而是把IP带进品牌的主场做站台,你可以更抽象的理解这个逻辑,就是借势IP的流量,变成品牌的流量。比如京东618的多中心流量策略,把6个不同IP带进618的主场,就变成了618的中心化流量。
二是流量转化,借势IP事件做成品牌事件。
仍然要守住品牌主场,流量进来之后,创造出与IP有相关性的品牌事件,比如长安的荔枝电视剧是热点,京东618就承包千年荔枝树为消费者提供杨贵妃同款荔枝,将IP事件的心智转变为品牌事件,创造品牌话题,让因为关注IP进来的用户开始关注品牌与产品。
三是流量承接,必须要有产品硬实力承接,把泛受众变成消费者。
大众流量变成品牌流量之后,如何将其变成消费者,这其实已经不是营销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是看品牌是否有产品硬实力承接下流量。京东得益于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与618多年的品牌沉淀,得以将公域流量的泛受众变成618的消费者。
总结一下多中心流量的传播策略:将公域流量变成品牌流量,将公共话题变成品牌话题,从群体共识实现效果增长。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