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伊利
代理商:众拓营销
对打工人而言,上班是日复一日的“历劫”;而休息,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救赎”。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没有什么比一个高质量的午睡更能让人“满血复活”了,尤其是在白昼绵长的夏至,午后若不打个盹,下午的崩溃定会来得更加猛烈。
刚刚过去的夏至,很懂职场的我们携手伊利和很懂老天的中国气象,用职场梗为切入点,创造出一套让人直呼“磕到了”的“午睡哲学”。
《夏至不必打起精神来》
整顿午休,这届牛马反骨觉醒
打工哪有不苦的,硬撑罢了。
夏至这天,白昼最长,人也最容易犯困,可现实是,“超长待机”才是当代职场人常态,他们一边数羊一边改方案,咖啡当水喝,黑眼圈浓过老板画的饼。
年轻人也不再执着于所谓的“人上人”,而是通过“抽象表达”争取一个喘息的空间和心态舒适的场域。
我们捕捉到这一情绪转变,反手就是大招偏要当打工人嘴替,“困暑是天意”直接戳中打工人G点。不教年轻人“奋斗”,用最温柔的姿态完成价值观渗透。
实际上,所谓“顺应天意”不是玄学鸡汤,“睡好午觉”和“喝好牛奶”才是夏季最佳续命CP,睡饱了才有力气继续打工,喝了伊利才能滋养出更持久的打工魂,暗戳戳输出“滋养精气神”的产品价值的同时,在年轻群体中建立起“懂我”的品牌人格。
带薪打盹,全民选修“瞌”学
根据洞察,在呈现形式上我们运用舒缓、轻盈的节奏,配合“一般般的薪水”、“低能量”、“不必打起精神”的碎碎念,同样精准戳中用户渴望松弛、向往自然的心巴。
像幼儿园、出租车、办公室、食堂、理发厅……一幕幕生活气息浓郁的“犯困切片”,自然地触动到人们的情绪。
中国气象局的权威指导:在北半球白天最长的这一天,进一步盖章“全民困暑”,让“带薪打盹”瞬间有了理论支撑。
情绪力是支撑短片的主骨架,感染力的形成则来自叙事逻辑上的探索:
文案创意深入年轻人语境,大玩谐音梗,困境、纳“睡”……尤其是对"冬至饺子夏至面,吃完面人会困到梦里面"民谚的改写,让一碗平凡的夏至面不再是简单的节气食物,而成为进入睡眠模式的开关。
一整套职场疲惫的符号体系,让打工人集体惊呼“是我”;
打印机突然吐出的“困”字文件
工位上搭建的“光合午睡舱”
瑜伽垫上的随地大小睡……
再加上真实的城市环境音,枕边呢喃式气声,反高潮式声音美学进一步实现了情绪的沉浸式环绕,让紧绷的神经不自觉松懈。
能引发情感共振的内容才有穿透力,通过夏至午睡的节点习俗与职场生存细节,消费者在困意影响生活方方面面的共鸣中,自然联想到“滋补营养,养出精气神”的产品价值。
而“午”睡、“五”折、星期“五”、给“力”与给“利”的谐音梗彩蛋,将品牌理念和价格利益点,很自然的植入消费者的生活仪式感之中。
围绕“好好补个觉,也好好补充营养”的核心主张,伊利构建了一条从场景共鸣、到文化认同、再到品牌价值认同的叙事轨迹,实现了受众情绪和品牌精神的深度共振。
取胜关键 轻、巧、准,坐实“打工人嘴替”人设
回看整支短片,伊利没有急于植入,也避免生硬地强调功能卖点,而是仅在生活场景中恰如其分地出现。正是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让“滋养生命活力”的品牌主张得以深层次地传递。
同时,对当代牛马真实处境与态度的传达,进一步将伊利的产品价值升维为精神意义上的松弛,坐实“打工人嘴替”人设。
夏至节点我们之所以能玩出彩,是因为做对了两件事:
★ 从“人”出发,精准切中当代人需要情绪释放、多元表达的需求,借助有情绪张力的叙事手法,引起共鸣。用“场”连接,在轻松欢乐的沉浸式、生活化场景中,用真实感受强化品牌联结,完成心智渗透。
★ 以“轻”触达替代说教灌输,用“巧”切入替代流量堆砌,凭“准”共鸣替代粗暴曝光,将产品功能诉求转化为生活哲学的表达,让文化符号成为照见现实的镜子,在文化共鸣与情感共振中完成心智渗透。
而我们也帮助品牌留下了记忆:一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一份对当代精神困境的温柔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