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圈营销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伪命题,要破什么圈?破到何处去?怎样证明破圈?
当品牌在谈论破圈时在谈什么?是在谈刷屏级大众传播吗?或者在谈跨界营销?亦或是场景创新?破圈并不是营销策略,而是可能存在的结果。
当社交网络被算法推荐成每一个独立的信息茧房时,大众传播变成某种幻觉,而面向具体的圈层,具体的场景,实实在在的个体,则是更为可行的方式。
我想从“入圈”的角度谈谈破圈,入圈的意思是,品牌走出舒适区,去跨界一些更加陌生的圈层场景,深度融入一些具体的兴趣圈层。不再是一次触达全民,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跟具体的圈层,具体的人去沟通。
今天我们谈谈,破圈要往何处去,怎样入圈新场景。
以下、Enjoy:
一、破圈有方向,入圈新场景

首先我们谈谈策略,将入圈作为破圈的方向,以入圈的方式来破圈。
比如一个家电品牌可以进入二次元圈层吗?看上去似乎违背常理,但正是这种陌生场景,才有可能带来品牌场景与用户的扩张。前提是,品牌要找到进入这个圈层的正确姿势。
品牌获得增长要么来自产品端的创新,要么来自消费端的扩张,那么消费端的扩张来自新场景以及新用户。那么,入圈的核心目标是品牌增长,要么在新圈层建立新场景,要么去新圈层寻找新用户。
品牌如何入圈,可以从三段逻辑来梳理:
首先要跳出舒适圈,比如运动品牌在运动场景,数码品牌在数码场景这属于舒适圈,老用户聚集的圈层也很重要,可以加强品牌影响力,但当我们谈论“入圈”时,则要跳出老用户聚集的圈层,寻找可以带来新鲜感的组合圈层。
第二是如何寻找新的圈层跨界,要入什么圈。我认为无非两种组合,要么可以给品牌带来新场景,新的产品使用体验。要么可以带来新用户,产品功能是固定的,找到更多,更年轻的用户来使用。满足这两点就是品牌可以加入的圈层。
第三是品牌进入圈层的方法,常规方法是曝光、露出、找圈层KOL内容共创,这些方法当然都没有错,但最核心的是,品牌需要找到一种叙事角度,让圈层核心用户认可品牌。比如一个卖空调或沙发的在二次元圈层,就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融入而不割裂的问题。陌生带来未知,未知创造新鲜感。
如果目标是创造新场景,那么圈层内的核心KOL与用户对创新场景进行展示引领,引导场景在大众用户群的流行。如果目标是新用户,品牌则需要在圈层场景中找到连接点,让圈层用户关注到品牌。
本质上是将平行世界的两个元素相交,碰撞出新的可能性。接下来我们谈谈案例,或许能为你打开圈层营销的新思路。
二、小红书兴趣人群IP:RED LAND 创造ACGN圈层大事件

小红书最近换了新Slogan,新的定位是【你的生活兴趣社区】,之前我们谈过,品牌升级新定位,从观念到共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持续的经营。小红书在兴趣这一定位下,开始发展出不同兴趣圈层的大事件,今天我们谈ACGN圈层的大事件——RED LAND 开放世界冒险岛。
小红书将其定义为2.5次元,二次元用户走到线下空间,让兴趣变成身份标签与社交货币,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投射到真实生活。这次在上海承包了一座80000平米的岛,邀请到圈内核心IP与核心用户,打通线上线下影响力,为品牌进入ACGN圈层创造了一个中心化媒介。在商业层面吸引到包括美的、舒肤佳、长安汽车、自由点、丝塔芙等众多知名品牌的入圈。

我从RED LAND营销策略,IP品牌价值、品牌入圈方法三个层面复盘一下,品牌怎样入圈ACGN圈层。
1、聚焦核心圈层,打通线上线下

首先谈RED LAND 事件本身,从IP运营来说,做出了一个有巨大圈层影响力的大事件。
在线下,承包了上海杨浦复兴岛8万平米面积,邀请50+游戏动漫IP登岛,包括宝可梦、全职高手、非人哉,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蛋仔派对等等,展现众多现象级名场面,同时有超人气博主、艺人,包括圈层核心用户等组成一次数万人的线下狂欢。

我在上周去现场逛了一个下午,作为非这个圈层的人,在现场仍然感受到了极大的热情,非常友好的路线设置,完善的装备包、补给点,女性友好的卫生间,不同于传统漫展的美食摊位,还有就是非常友好热情的NPC角色跟我打招呼。
商业化的部分,我几乎没有看到大的品牌广告牌,而是将美的、舒肤佳、自由点等品牌融入到现场体验中,从而更好的从「被需要」角度出发,帮助用户丝滑种草品牌,比如现场每一个美的空调的出风口,都站满了人。

在线上,用户可以通过站内答题免费获取入场门票,到线下参与活动后,再回到线上形成UGC社区讨论,从获取门票到线下参与再到线上分享,形成内容与传播的闭环,在线下聚合起圈层核心资源的同时,在线上获得亿级流量的影响力。
对于有志于打透ACGN场景,或者希望获取ACGN用户的品牌来说,小红书RED LAND 提供了一个中心化媒介,可以一次打透。
2、品牌入圈,打透核心人群

这次大事件吸引到众多品牌参与其中,我们谈谈谁在参与,为什么参加,价值是什么?
美的作为“岛屿守护同盟”之一,强势进入ACGN圈层,通过#好美的精神宝地 和年轻用户玩在一起,在年轻用户群体中获得关注。另外还有舒肤佳、长安汽车、自由点、丝塔芙、百奇Pocky、尖叫等近20家知名品牌不同程度的融入活动现场,打入ACGN核心人群。



活动现场
我们会发现,这里面的大部分品牌都跟游戏动漫没有直接关系,这正是我所强调的“入圈”价值。通过跨界非品牌场景,通过用户或场景的扩张来实现品牌增长。
ACGN圈层可以吸引到全品类品牌更重要的原因是,这几乎是完全由年轻人组成的圈层,而大部分品牌都希望自己的用户群体更加年轻,尤其是传统品牌,更希望赢得每一代年轻人的认可。
RED LAND 不止是线下的8万平米户外展与数万线下参与的年轻人,更广泛的影响力来自于小红书站内,事件在线下发生,在线上传播,线下参与的IP角色与用户,可以理解为圈层核心人群,也是UGC内容创作者,他们的内容在小红书站内伸展向更广泛的ACGN人群,为品牌一次打透一个圈层人群。
3、创建品牌角色,融入兴趣圈层

这些圈外品牌,如何获得ACGN圈层人群的认可?如果只是露出和曝光,就会成为无效传播,品牌真正需要做的,是与ACGN人群建立连接,被他们看见与认同。
我在美的的案例中看到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在线下现场创建品牌角色,让品牌成为这个现场的一部分。美的在这次活动现场,为自己创建的品牌角色是——炎热世界的拯救官。
以“炎热世界的拯救官”为核心,在线下场景中展开一系列动作,融入ACGN场景中。首先是赞助了全岛的空调,为现场降温制冷,活动结束后免费抽送给公益组织或高校。在炎热场景中,制冷的美的得到超强存在感。另外,专属冰棍、小风扇派发,“移动绿洲”环岛大巴一辆等,以品牌角色的身份,丝滑融入现场。

舒肤佳同样面临用户结构年轻化的问题,这次他们以香气为主题融入整个路线中,在发呆小森林的结算点旁打造千禧风打卡点,帮助主角定格高光时刻,种草新品“千禧玫瑰”沐浴露。

自由点作为卫生巾品牌,承担了女性友好的重要角色,在补给点为女性提供免费补给;百奇Pocky和尖叫则是在玩圈内梗,在现场我尤其感受到尖叫在ACGN圈层的热度,“尖叫跑开”的表情包前都在排队合影,甚至有用户穿仿照尖叫瓶身图案设计的痛衣入场。作为一款运动饮料,竟然在ACGN圈层火了,这谁能想得到呢。

品牌赞助比拼的不再是谁的广告牌更大,而是哪个品牌角色融入丝滑,与用户的连接更深。
我们发现,RED LAND 在C端面向ACGN圈层核心人群,但对于B端品牌来说,只要找到合适的角色,可以为全品类品牌提供“入圈”的中心化媒介。
三、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思考的本质问题还是增长,增长不是毫无目的地传播,而是具体的新场景与具体的新用户。破圈需要有方向,那么入圈则成为更具体和可行的策略。
今天我们复盘小红书的ACGN圈层事件,这是个典型的年轻人圈层,对于大多数品牌都希望获得认同的圈层。那么换到其他兴趣圈层,逻辑也是相通的。
从品牌视角来总结一下,如何更高质量的融入另一个圈层。
首先是如何选择兴趣圈,从产品属性或消费场景中找洞察,以营销目标为导向,迭代年轻用户或者扩张消费场景,基于这两个目标来寻找与品牌匹配的兴趣圈层。
比如锁定ACGN圈层,就要去寻找这个圈层核心人群的聚集地,可能是某个活动,也可能是一个话题,找到圈层的中心化媒介。
其次是创建品牌角色,融入圈层场景。单纯硬广可以曝光,但无法说服用户。跨界圈层营销时,品牌需要在圈层场景中创建品牌角色,基于自身的产品特点,或者消费场景,与圈层用户产生有价值的连接,以此获得圈层认同。
最终,品牌通过入圈营销,建立新的消费场景,或者重塑用户结构。从一个具体圈层扩展到下一个,实现品牌的稳定与长期增长。
在当下环境做营销,我不认为广撒网的大众传播还有效。
品牌需要去影响更具体的圈层,与更具体的人建立深度连接,真实用户是“品牌”概念下,最深的护城河。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