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人干货库 广告人干货库
  • 快讯新鲜
  • 营销
    • 资讯
    • 洞察
    • 创意
    • 品牌
    • 策略
    • 文案
    • 设计
    • 运营
    • 电商
    • 传播
    • 日常
    • 书单
  • 案例库
  • 方案库热门
  • 专题库
  • 广告公司导航
  • 4A招聘官方
  • 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 快讯新鲜
  • 营销
    • 资讯
    • 洞察
    • 创意
    • 品牌
    • 策略
    • 文案
    • 设计
    • 运营
    • 电商
    • 传播
    • 日常
    • 书单
  • 案例库
  • 方案库热门
  • 专题库
  • 广告公司导航
  • 4A招聘官方
🔥广告公司导航    🔥方案库    🔥案例库    🔥加VIP会员    🔥4A公司招聘
🔥广告公司导航    🔥加VIP会员    🔥4A公司招聘

未来十年,公关第一

杨不坏3天前
未来十年,公关第一-广告人干货库

市场部在缩编裁员,但公关部门似乎未受影响。

这背后有复杂的市场环境与传播环境的影响,以前市场部拿了预算大头,现在我们看见,公关对品牌的塑造开始大于广告。

以前大家争论广告第一还是公关第一,我对趋势的判断是——未来十年,公关第一。

现在品牌做的很多事情,分不清是公关还是广告,有些是无心插柳,有些则是精密策划。但是当品牌意识到公关策略在传播中的影响之后,在做品牌动作时,将有意识的灌入公关思维。

比如“蔚小理”这个概念的提出谁最受益?这个词是谁提出的?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王兴在饭否讲的,而王兴个人投资了理想3亿美金。但这个概念是精密策划的吗?我认为也不是,但这个概念一旦被媒体报道形成舆论共识,这三家就成为了新势力第一梯队。

同样是理想汽车,当MEGA被不知名用户喊出像棺材时,这个观念一旦发布出来就不会消失,就成为非常棘手的公关问题。而最近i8与卡车对撞,理想车主被黑的事件,同样是公关问题。这些概念和事件直接影响品牌形象,是广告所不及,也是广告无法解决的问题,还是需要通过公关手段来解决。

很多其他品牌都是一样的,公关对品牌伤害与价值都在扩大,而与之对应的广告则日渐式微,无处投放。

我们来谈谈,在当下,如何理解公关,如何做公关?

以下、Enjoy:

一、洞察:媒体叙事,话题中心化

未来十年,公关第一-广告人干货库

要理解公关,首先要理解传播环境。梳理一下此刻传播环境的几个特点:

一是网状茧房,话题中心化。

至少十年前大家就在谈碎片化传播,但现在回看10年,那会只是传播环境碎片化的开始,现在才是真正的碎片,每个人都困于自己的信息茧房中。以前网站都有个首页,首页推荐就是中心化流量。后来微博就没有首页了,而是关注流,你关注了谁就只能看到谁。

现在,没有任何一个社交网络是按照关注流的时间线排序,无一例外都是算法推荐,当然还有象征性的关注与粉丝,一个统计说各家社交网络的粉丝触达率都差不多在1%-3%左右,流量被平台算法所控制。所有用户的注意力,形成了一张巨大的蛛网状结构的茧房。

热门话题,是蛛网结构上的蜘蛛,或者说二维网状上的三维物体,给大众传播留下一个口子。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卖货可以在茧房圈层内实现,但做品牌大众传播,需要以话题传播来破圈实现。

二是个体权重更大,不确定性也更大。

请问谁在塑造大众的价值观?

不是文学、电影、艺术,是短视频,各个社交网络中有粉丝影响力的大V、达人、博主。不管你是否接受,这是当下的事实。

以前公关部有一个媒体老师的名单,有一套非常成熟的维护体系,大家和和气气有事了帮着吆喝几声,无非就是如此。同时以前是广告时代,以规模化投放的方式建立品牌心智认同,媒体在多数营销案例中属于辅助角色。

现在一个品牌要维护自媒体和博主达人们,要复杂的多,首先是有很多不同平台,其次有本行业相关的垂类,也有大众头部,或许还有一些关联类目。但即便是把可见的维护好了,还是会有新的,有忽然冒出来的,有中小博主,有其他跨界博主等等,品牌不可能面面俱到。

比如理想汽车MEGA的危机公关,追溯其源头可能是个没有任何粉丝的素人,这种危机公关根本防不住。所以在这种传播环境下,不确定性变得更大,品牌无法防范,只能应对。

三是升级版媒体叙事,浪潮化大众传播。

媒体叙事对应历史逻辑,媒体叙事是热点化、浪潮化的,很快被遗忘,很快会过去。而历史逻辑是叠加的,前进的,有记忆的。

在当下一个品牌的100件事中,或许有一件事是可以进入历史逻辑推动前进的,剩下的99件事媒体叙事,是浪潮。

基于事件型的媒体叙事,正面事件与负面事件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正面事件,我们知道这个事件最多被讨论一周,然后就会被遗忘。我见过太多中彩票型品牌事件,一夜爆火后无所适从,慌慌张张卖点货,什么都没有留下。品牌正确的做法是,在事件中如何最大化积累品牌资产,比如用户规模、品牌心智、消费场景等,事件会过去,但品牌资产会留下。

负面事件,我们同样知道这个事件最多被讨论一周,然后就会被遗忘。你要判断这个事件会不会给品牌留下永久性疤痕,甚至永久性给品牌定调。

我说个典型的,快手第一次进入主流媒体视野是一篇名为《底层残酷物语》的公众号文章,被媒体大量引用之后快手被定调成为下沉市场用户平台,这给了抖音爆发的机会。快手对这个事件做了明显的误判,甚至不觉得是负面,这给品牌带来了永久性定调。如果彼时我给快手建议,一定是激烈的反应,all in 城市化,洗白下沉市场标签。

但也有很多负面事件,实际上不会给品牌带来伤害,一周之后就会风平浪静。而也有一些负面话题,正是品牌在聚光灯下证明自己的时刻,可以转危为机。

面对话题型的浪潮化传播,品牌要在媒体叙事中摸索出历史逻辑,找到那些能带来历史转折的事件,并牢牢抓住。

二、策略:以“观念”为始,以“共识”为终

未来十年,公关第一-广告人干货库

再来谈谈公关的内核是什么?

绝大部分从业者把公关当做媒体发稿或删稿,或者把公关看作话术,给老板培训如何讲话如何回应。这两种认知都很低级,沉迷于“术”,且极不真诚。

我们将公关作为建设品牌的方法,以“观念”为始,以“共识”为终。

首先谈“观念意识”。最好的观念是咒语或病毒,一旦被提出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被收回,会自然传播。

品牌在所有传播行为中要有“观念意识”,不止是公关部,在广告制作、内容营销、达人合作等对外表达的动作中,都要有观念意识。一旦有了观念意识,你自然会思考衡量一下是否是好的观念,传播力强不强,慢慢就会找到那个能够被广泛传播,甚至定义品牌的观念。

其次是关键角色。如果有一个好的观念,谁来提出?

进入传播逻辑,一个好的观念在哪里发生,谁来扩散,最后如何讨论与定调。我们举例几个传播模型:

品牌自己提出,我之前谈过“公关议题广告化”,如果更适合品牌自己说,那么可以高举高打用一条广告片来提出。然后由媒体KOL们来讨论,行形成话题最后定调。

创始人提出,现在有很多创始人企业家IP,有些不那么正式严肃的观念,可以随意一点由创始人IP随口讲一句,然后让KOL与媒体进行放大传播,品牌顺势补充信息,加大讨论度,最终定调形成舆论共识。

关键意见领袖(KOL)提出,这是公关传播中大多数人在用的方法,KOL提出的优势是第三方视角、自带粉丝影响力,同时具备KOL本身的角色属性,更易于创造传播话题,让KOL成为品牌话题的“主持人”。

素人提出,制造随机性,这可能是一些人所忽略的路径,有些观念让素人提出的效果会更好,观念本身就有力量,那么品牌就站到了幕后。如果恶意猜测的话,很多品牌负面话题,让素人提出并传播,就会隐藏操盘者。

最后,当观念被提出后,以正确的传播路径推动其成为舆论话题。

比如观念广告化是高举高打,KOL提出后则需要媒体跟进,素人提出就会需要几个放大器,最终让观念从原点,经过报道、讨论、二创等一系列传播,成为定义品牌的共识。

在这个过程中,观念内核先行,形式作为包装,引导形成讨论共创,最后还是回到观念的定调上,成为品牌信息的新增量。

三、传播型组织:公关里子,广告面子

未来十年,公关第一-广告人干货库

我们再来谈谈公关部与公关人的能力与价值,我始终认为营销人需要同时具备广告思维与公关思维,尤其在当下界限并不清晰。

由于媒体行业的衰落,很多媒体人转型做了公关,这很不错,优秀的媒体人有很强的传播选题与议题设置能力,但媒体人还缺乏品牌营销思维与广告表达思维。

首先什么叫品牌营销思维,站在更高的品牌维度,这个传播话题能为品牌建设提供什么帮助,能留下什么品牌资产,有没有产品可以承接。

正如前面我们谈到的观念问题,短期品牌观念可转化到产品承接,长期品牌观念可改变心智,如果不符合这两种目的,就是一次无效传播。从品牌观念的维度来思考传播话题,就会做出更高效的传播。

然后广告化表达又是什么,绝大部分公关人,都没有在4A公司做过,所以有些很好的品牌观念,没有用很好的形式表达,没有变成ICON,就会非常可惜。

如果公关部具备广告化表达,或者公关部的工作提升到品牌层面,有些适合拍成广告的传播话题,就可以用内容化的方式表达,用付费媒介投放,媒体讨论再跟进,形成更中心化的社交话题。

当TVC没有很强大的媒介支持,当大多数TVC只能在社交网络传播,那么就不再有“硬广”这回事,所有的广告,都变成了品牌观念与公关议题的载体。

所以我们要思考新的组织形态,

公关的工作还是建联媒体老师,财报季发发稿,危机时写回应吗?

品牌部的工作还是只会拍广告,只会找广告公司来比稿的甲方大爷吗?

公关与品牌部还是彼此独立,各自为政鲜少协作吗?

我认为答案都是否定的,但新的组织形态又会是什么呢?可能需要每个品牌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独立思考。

我抛砖引玉,首先应该要有统一的营销1号位,可以统管品牌部门与公关部门,促进彼此协作。其次我认为或许可以建立一个大传播部门,两个小公关部和品牌部。大传播部门相当于重点项目组,里面有公关人与广告人一起工作,共同产出一个作品,共同做好一次大传播。而小的公关部继续保留传统公关的职责。

如果决策者还是没有魄力建立新部门,也可以先成立几个共同协作的项目组试试,比如新品发布,双11大促这一类大项目中,公关与广告部各自抽出一些人,并指定一个核心项目负责人来管理,让各自脱离原来的部门领导,共同为眼前的项目负责。

我们必须从传统公关与传统广告的思维中跳出来,进入社交大传播的逻辑,保留公关与广告的内核,将两者的优势融合,输出更适应当下的传播内容,创造品牌观念,形成品牌话题。

四、总结一下

未来十年,公关第一-广告人干货库

公关是里子,广告是面子。在话题中心化的传播环境中,塑造品牌的“公共性”。

最后总结三点:

一是看清传播环境本质,大媒介消失,碎片化与算法化已经固化,唯一能破圈的传播形式就是话题与热搜。

看清这一点的品牌,都在做以话题为核心的品牌传播,包括创始人IP、产品发布会、各类访谈以及话题性广告,核心目标是输出品牌观念,形成品牌话题。

二是抓住公关思维内核,公关思维本质上也是传播思维,是观念输出,议题设置,舆论引导。公关思维是更适合当下的话题传播形式,所以我们要以公关思维为内核,做品牌传播,做内容广告。

三是创建新型组织形态,以品牌话题为核心的大传播逻辑,将公关部与市场部进行有机融合,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品牌观念变成广告ICON,将内容营销变成品牌议题,创始人IP成为舆论阵地。

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创造新传统。

希望大家在社交传播环境中,以更符合当下的形态,持续创造消费流行,创造更年轻与先锋的生活方式。

以上。

#传播#传播策略#公关传播#品牌传播#广告人干货库
0
分享
杨不坏
文章 375评论 0



本文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平台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平台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杨不坏
公众号:杨不坏,品牌策略人,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策略与方法。
375文章
0评论
54获赞
找工作

👉 想跳槽,要涨薪,找工作,就上4A招聘

热文推荐
TOP1
花了42天,28573字,终于写成一份简明内容营销框架
2周前
TOP2
麦当劳LOGO被“偷”了!
3周前
TOP3
营销人必收藏:传播策略是什么、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3周前
TOP4
关于营销的14条策略
4周前
TOP5
从一线城市回老家,才发现小城市根本没有广告行业
2周前
方案怎么写,扫码来干货库看看
  • 方案库
  • 加 VIP 
  • 用户评价
  • 行业报告库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1-2025 广告人干货库     网站地图 蜀ICP备2023018979号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06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