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vivo
代理商:蓝色光标
我们为什么会走进那家手机店?
当许多品牌追逐线上流量红利时,线下门店的价值常常被低估,被简单视为“销售渠道”。
但在vivo看来,门店不仅是交易场所,更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发生地。三十年来,vivo在全球建立起29万+线下销售和服务网点。而真正让人走进这些门店的,不只是买手机的需求,而是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互助与温情。于是,你会看见——
有门店敞开,为焦急的青年无偿打印人生第一份简历;
有店长俯身,用手写说明书耐心教会银发老人重新找回锁屏密码;
有服务持续到深夜,只为帮用户传输那些承载回忆的老照片。
这些看似微小的瞬间,正是vivo“用户导向”的真实注脚。
和用户一起走过的每一天,像一片片拼图,慢慢拼出vivo科技普惠的温暖全景。

好的服务,就是把小事日复一日做好
值此vivo三十周年,项目选择回到用户故事的起点——走进离用户最近的场景。
vivo携手擅长深度报道的媒体《南方周末》,联合发起vivo三十周年纪实项目《和你走过的每一天》。历时7个月,透过207位一线伙伴的讲述、88场深入对话、12轮门店走访与记录,我们试图把vivo三十年沉淀的温度,轻轻说给你。
紧随主题片《和你走过的每一天》创作的余韵,我们依然被一个问题牵引:那些藏在门店日常里的故事,究竟还能被讲述得多细、多真?
团队邀请五位真实的vivo店长走进镜头。
他们并非演员,而是三十年来把服务当作日常的普通人:聊起产品时眼神发亮,忘记了自己正在被拍摄;讲到用户故事,他们没有一丝表演痕迹,只有多年服务沉淀下来的真诚与底气。
这种“非剧本化叙事”,让日常的真实,成为品牌最有力的内容资产。
他们是——
新疆「电竞圈古力娜扎」波斯坦 —— 用热爱召集伙伴“开黑”;
江西「销冠大姐大」胡琴 —— 爽快麻利背后,是贴心与细致;
上海「赛博城市定心丸」吕金辉 —— 用专业接住都市的焦虑;
菲律宾「影像手账Plogger」Aki —— 带用户共同记录生活小美好;
广西「全村共享手机店长」玉丽英 —— 骑着小电驴跑完“科技最后一公里”。
从国内到海外,从城市到乡野,这些鲜活的面孔,共同织成一张温暖而坚实的vivo服务网络。
正如一位用户的评论所说:“好的服务,就是日复一日地把小事做好。”
这,也正是vivo故事最动人的样子——不在远方,就在身边。
三十年,有你在,就很好
影片发布后,最先被触动的,是遍布全国的一线vivo人,团队收到了来自vivo一线门店伙伴如潮水般的真挚回响。
在主题片片尾,207位伙伴的名字被郑重写下。在评论区,我们看到了他们欣喜地分享自己出现在时刻,讲述与vivo之间的深厚情谊。对品牌而言,这不仅是一支影片的成功,更是一份自然而然的由内而外的认同—— 内容不仅打动了用户,也在不经意间凝聚了千千万万的一线vivo人。
这份致谢没有止于线上。我们还将300份印有品牌元素的实体杂志寄往全国一线门店。大家手捧沉甸甸的杂志,拍下了一段段珍贵又可爱的“开箱视频”。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反应,也成为传播中额外的小彩蛋。
一线伙伴说——
“我的名字被写进影片了,这是我职业生涯里最珍贵的礼物。”
这种由内而外的感动,如涟漪般不断扩散,从vivo人传递至更广阔的地方。
无数用户与媒体被真实、温暖的故事触动。他们不仅自发分享,还在评论区留下自己与vivo的珍贵记忆
——那些被耐心解答的困惑、被细心修复的数据、乃至一颗糖带来的温暖,都在评论区回响出最真实的声音。
用户说——
“店长已经和我们是朋友了,记得我女儿小名,每次去都会准备糖果,感觉像亲戚一样。”
“有个店员记性真好,我去过两次就记住我了,第三次去还问我上次买的手机用得怎么样。”
媒体说——
这不像一支企业宣传片,而是一部关于人与人之间信任与温情的纪录。
站在vivo三十年的新起点回望,每一份来自用户、伙伴与见证者的陪伴,都是推动品牌前行的波浪。
陪伴,是岁月给出的最好答案;有你在,就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