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概念,具有化普通为神奇的效用。
艺术因为“美学”概念而高级,产品因为“营销”概念而畅销。能够创造概念并引领潮流的人,总是被称为大师。
创造概念,就是创造新的商业意义。
真正划时代的产品总是少见的。尤其在非创新型产品的市场,往往概念的创造就意味着产品的价值。概念等于市场营销的起点,由此开发产品,进而转变成广告内容,并最终成形成商品,来到消费者面前。
任何一个新的市场机遇,都有概念先行:民宿对标了酒店,网约车对标了出租车,这都是概念产生的新市场。
“个人电脑”当下成为一个成熟的品类,但这个概念确立之初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第三空间”概念,帮助星巴克为成了全球第一的咖啡店品牌。
“超级符号”概念,让华与华的创意设计收费达到了本土营销策划公司的天花板。
“没有标志的好产品”概念,直接成就了无印良品。

在营销领域,概念创造是最核心、最高阶的竞争力之一。
它远不止为产品重塑价值,而是为产品甚至整个品牌注入一个具有传播力、说服力和记忆点的“灵魂内核”。
这个内核能够简化沟通、创造渴望、并让品牌在嘈杂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怎么创造概念?
不管从业者还是创业者,大家都希望拥有“创造概念”的能力。
一位日本创意人细田高广认为,创造概念是一项工作,它不光源于灵感,也有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路径。
细田高广在博报堂担任创意总监多年,博报堂是日本排名第2的广告公司。他写了一本叫《概念力》的书,向感兴趣的人介绍概念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我看完之后,觉得尽管在概念的理解上,不完全一致,但是在创造概念的方法来说,确实是一本诚意之作。
细田高广对概念的定义是:概念是贯穿整体的新观点。
l 概念向所有相关人士提供明确的判断基准。
l 概念赋予产品整体连贯性。
l 概念是消顾客消费的理由。
l 概念是产品价值的设计图。
他认为,概念通过描述事物的意义,来创造事物的价值 。
『对于企业而言,设计概念是为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回应顾客的洞察,二是引领组织和团队实现愿景。概念应该尽量用易于理解、易于记忆、易于传播的语言,将概念表达出来。
概念在决定了为谁服务的同时,也明确了谁不是它们的目标客户。
即使是老牌企业,在每一个阶段都会重新定义公司的使命,这也离不开概念的创造。品牌概念是对顾客的承诺,是企业需要随时随地守护的价值。』

生活中确有不少通过一个好概念,让平凡事物焕发全新魅力的例子。这些概念如同一个“滤镜”,能彻底改变人们对事物的感受和认知。
比如这几年饮料界热门的”无糖“、”0糖0脂0卡“、”更适合中国人的XX“等概念,无一不引发了某个产品的销量奇迹。户外品牌的”轻量化户外“概念,让上班族穿起了冲锋衣;护肤界的”平替“概念,给予了国内很多小品牌生长空间;“情绪价值”的概念,则让labubu风靡全球——让自己开心一下不好吗?
概念与广告语完全不同,虽然概念也可以当广告语使用。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广告语是为了宣传产品,概念是为了创造产品。
功能性之外,能提供情绪价值的概念往往生命力更持久。
在这个时代,真正的创业高手比拼的不是技术,而是掌握概念的能力——所以,每个人都可以看看这本书。
《概念力》这本书对入行新手来说,非常具有指导性。
它提供一套完整的创作模式,能够帮助人将模糊的想法转化为好问题、好洞察;从头到尾系统地教导人如何把散乱的信息,凝炼成一把锋利的概念之刃,直击人心。
翻开它,为你的目标注入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