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向广告行业的朋友们征集了一下,
现在都用ai解决什么问题,
以及客户对于用ai做广告又有什么看法。
1、
我是做汽车广告的,AI最有用的一集是帮客户算风水。哪天开上市发布会是大吉,车会大卖。以前还要找大师算,现在几个主流AI都算一下,取个并集里最晚的日子。客户省了钱,我们多了几天执行周期,堪称win win。
2、
之前为一个类似于养生品牌撰写病毒式脚本,改了一轮又一轮,大概改了一两个月。但最终我们无意中发现,客户拿我们的脚本去问那个AI,这个脚本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3、
已经用AI做了很多成片交付了。有些是实拍+AI,传统手段成本很高的CG特效选择AI制作。有些直接采用了纯AI的制作方式,实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脑洞。
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客户的质疑,“不是用AI做的吗,收费还这么贵”,因为广告包含了沟通、制作和服务环节,AI仅仅是把制作环节的成本降低了,其他环节AI暂时帮不上忙。比如AI没办法半夜两点起床接电话,开完会还得尽快再改一版。
AI的坏处是给了甲方更多折腾空间。以往实拍,客户现场确认的东西后期很难大改,毕竟总不能重新搭剧组回去实拍。但自从用上AI,客户总是在想,你不是用AI做的吗,再改几版。此时唯一还能约束甲方的只有deadline了,这个服务过程变得比传统制作更累了。
4、
在项目对接的时候经常要面对客户的怒火,情绪很容易被影响。遇到客户发火就去问ai:客户这样骂项目负责人,你会怎么回复?这个时候任何对话已经与你无关,你成了旁观者。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了,因为ai最会敷衍人讲场面话了。

5、
之前给客户做产品示意图需要一天,老板也会夸我工作认真,效率高。现在有 ai了,老板让我一天改5张产品图,客户满意度还降低了。“这个图看上去没什么生命力,不对劲,具体哪里不对劲我也说不上来,你再改改反正ai一下很快的”
6、
比稿kv省钱了,比稿不中没费用,不想投入太多。尤其手绘/三维类的图,时间久,成本高,用AI就很快了。电商场景图,客户想省下实拍费用,模特图都直接用AI生(但这类很容易出bug,模特手指不全,皮肤很AI质感等,后期需要修图补救)而且以图生图能规避版权费,找网上构图、质感比较好的素材图喂给AI,出来的素材图大差不差了。
让AI想slogan,直接生成会很平,找一些金句喂给它,质感就会变好。让ai润色创意,先用很粗糙的话术梳理逻辑,想不到的措辞用xx带过,再用ai,文案会很精准。有意思的是,让ai生的次数多了也会不好意思,乙方卑微基因一下就上来了,会和ai沟通措辞变成“帮忙”“帮我”,也会给ai一定鼓励和肯定。
7、
AI帮品牌部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品牌部就仨人,一共管了4家集团+子公司的宣传业务。我们做营销工具包、宣传物料、公众号、视频号、项目拍摄线下活动,还有线索投流、协会拓展、甚至还有展厅讲解、客户接待……这放在大公司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借助多个AI工具能帮我们分担一些日常工作:豆包,元宝生成文案,即梦生成视频。
有几个经验,一是描述不要过于精细,比如我们说要生成一排塔松要求树顶是尖的,结果AI给我生成一堆金字塔树。二是如果你需要20秒的短片,就不要次次生成20秒,因为生成时间会比较长,且只有几秒能用。建议生成多段8秒左右的小短片,进行剪辑即可。老板乐呵呵的拿着我们的AI短片去提案,竟然还过了。。
8、
我们现在用ds批量生成小红书的文字稿。原来找人写加发,一篇可能要30-50的成本,现在直接发一篇10块都有很多人接,质量也不差,ai还可以帮你配图。原来pr对接渠道可能需要两个人,现在1个人就够了。对上客户可以更好地卷价格了,我觉得受影响比较大的,还是那些兼职。
9、
甲方品牌推广部用ai解决什么问题:
1)会议纪要(腾讯会议、飞书之类使用率很高),润色绩效,自评包装。
2)写方案、比稿创意、文案润色。不同大模型风格不一样:deepseek文案表达力好,适合写深度创意内容和营销方案;讯飞星火像公务员口吻。豆包是人机混合的网感少年。
3)提案的示意图片,改分镜脚本示意图好用(很多广告公司提案的画面示例都不再找其他已经拍过的片子做参考了)。
4)ai配音或克隆:剪辑片子可应用性非常强,包括一些名人之类音频克隆,对短视频信息流有帮助。还有一些用户采访,补录的音质效果会差很多,用ai克隆就非常方便,音质还有保证。
5)创意短视频,即梦生成10秒以内的短视频非常好用。一个两分钟左右的ai视频,上半年报价7万块左右,还是脚本由甲方提供的基础上。但现在甲方养一个基础的视频创意,跑个一周就可以剪出来了。人力的需求关系开始变化了,现在很多平面设计没有工作内容,或者他们只能做ai视频的静帧画面示例。
10、
客户还处于「AI一下就好了」和「使用AI技术才能体现实力」的认知。
「AI一下就好了」体现在很急的设计项目(今天给需求明天就要),客户就说“多用AI工具加速出图”。但实际上,现在AI生图的技术还是有限的,要不断调整指令,设计也得再调整。我个人觉得AI无法代替创作型工作,太公式化了,创作不是数学题。
「使用AI技术才能体现实力」体现在比稿brief中,列明AI使用是评分的一项,觉得会使用AI的团队才是高级的吧。但我看AI做广告很不适。如果随着AI的可掌握门槛和制作成本越来越低,以后人工创作的艺术只专供上层社会,那审美都有贫富阶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