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约车行业掀起了“降佣潮”,多家网约车平台宣布调整抽成比例。滴滴将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曹操出行也将抽成比例上限由原来的22.7%下调至22.5%。
不过,这个重磅的利好消息,却似乎没有引起网约车司机们的“集体欢呼”。有司机表示,平台算法机制比较复杂,并不好算到底增加了多少收入;也有司机表示,“一口价”订单太多,降低抽成也难以提升收入。
在网约车行业竞争日渐白热化的当下,平台降低抽成比例,是希望能够减少内卷式竞争,改善司机的生存环境。只是,这剂药却未必能够真正扎中行业痛点。
网约车司机工作更久,赚得更少,根源并不只是平台的抽成比例,而是行业过度饱和、平台盈利困境和打车流量困境的多重挑战。网约车平台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给平台打工的网约车司机,才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据广告人干货库了解到,网约车平台降佣至10%以下,司机却抱怨收入未增:"降佣是数字游戏,平台总能在别的地方找补回来"。新能源车成本上涨、低价订单泛滥、派单机制黑箱,司机日均工作11.2小时仍难维生。专家呼吁建立最低计价标准,行业亟需从资本扩张转向生态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