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重复为什么有效
提到记忆,就不得不提到重复的作用。
现在的广告,都极其简单粗暴地重复一些口语,通过不断地信息输出让客户记住一个条件反应。比如“困了累了喝什么”、“没事儿你就吃什么”、“怕上火喝什么”、“找工作跟什么”等。
为什么当这些口号不断重复,就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曝光效应 —— 人们仅因为对某物熟悉就会产生好感。这一现象被称为单纯曝光效应或重复曝光效应。
参考阅读:罗伯特·扎伊翁茨(Robert Zajonc)是心理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系统地研究并提出了“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的概念。研究表明,仅仅是因为重复曝光(即多次见到某个刺激),即使没有任何正面或负面的经验,人们对这个刺激的好感度也会增加。换句话说,我们越是熟悉某事物,就越可能对它产生好感。这一发现不仅适用于视觉刺激,还这一发现对于广告、品牌营销、社会影响等领域有重要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试想一下,在古代,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极度危险的环境中,他们需要迅速地做出决策来应对周围的威胁和机会。对于没见过没听过的新事物,出于自我保护,他们往往会紧张,对于熟悉的事物,我们的祖先可能会更加信任和依赖它们,并认为它们是安全的。
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对熟悉环境和事物的偏好可能对生存和繁衍有一定的适应性价值。对熟悉的偏好可能帮助人类生存,而对新奇事物的谨慎,帮助人类避免未知的风险。 那些不谨慎的远古人可能都被毒死了,基因无法延续,所以这种适应性行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后代。
企业会不断地在广告中反复展示他们的品牌或产品,以便消费者更容易记住并对其产生好感。音乐家和艺术家也会在演出和展览中不断地重复他们的作品,以便观众更容易记住和欣赏它们。
你也试试,假设你是面试官,可以根据如下名单上的名字来决定面试的顺序。你会叫谁先进门呢?
看看下面的名单,如果是你,你叫谁先进门呢?王安生 李鑫 薛世 蔡坤 钱勤 潘恩陈国柏 魏虎 周浩 汤邦 张顺 张冲易维 孙笙 饶展林 岳列洋 周蒲
我会叫李鑫,那是我一位小学同学的名字。如果你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你很可能也会先叫他进门,因为人类对已知的东西,莫名有亲切感。
曝光效应就在这种生理机制下发挥作用,即经过多次重复暴露于某种刺激,我们对它的感觉越来越熟悉,从而更容易产生安全感,这是好感的由来。这种心理效应会影响我们,当我们需要快速做出决策时,出于安全感考虑,优先选择熟悉的事物。
情感与联想
虽然简单重复的广告有效,但是被记住的概率有高低之分。
在重复中,品牌也可以在广告中注重情绪的表达并传递。人类的记忆与情感密切相关,感性的体验容易被人们记住,而缺乏感性体验的信息,尤其是像教科书一样的罗列卖点,很难被人们记住。 好的广告创作中,可以通过一些情绪化的视听表达来引发消费者的共鸣,除了卖货,吸引注意力,还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进而形成深入人心的记忆。
对于当下的广告,有些广告会“刻意引起争议”,这是引发消费者的共鸣的一种手段,这个策略大家褒贬不一。 如果一个品牌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那么这种情感记忆也会让消费者更好地记住这个品牌。比如一个品牌通过自己的形象、文化、产品设计等方面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让消费者感受到快乐、自信、幸福等情感,这些情感记忆就会成为品牌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品牌的认知复杂度和一致性也会影响人们对品牌的记忆。认知复杂度是指人们对品牌表达的理解难易程度;一致性是指品牌在不同的情境和场合下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这个标准也将指导我们未来的创作实践。
在品牌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记忆学原理,来设计一些能够激发用户感性记忆和认知记忆的品牌元素和营销策略。比如在视觉设计中使用有意义的符号,或者通过讲述品牌的故事、历史和文化来激发用户认知记忆,让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在产品设计中,也可以追求与众不同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人类的记忆机制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只能记住部分重要的信息,而忽略掉一些次要的信息。
因此,品牌需要在信息输出中要抓重点信息,形成品牌形象的稳定性,使其成为消费者记忆中的“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