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前几节企业战略、品牌战略、市场调研之后,我们可以对大多数人都挂在嘴边的“定位”做一些探讨。
由于每个人对于语言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大部分人说的定位,可能指的是《定位》书籍里提到的一种战略思路。我们所探讨的定位,就是指阶段性的战略方向。
马斯克说语言是令人讨厌的东西。的确如此,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使用,但每个人对一个词汇理解的不同就会导致无法沟通。
而我们又找不到另外一个有共识的词来描述,所以不管大家理解是否一致,都这么将就着沟通了。
《定位》是一本流传比较广的商业书籍,关于定位的探讨太多了。也有定位的思路成功的商业案例,但笔者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前两节的战略思维和调研才是核心,而定位是战略的结果之一,它确定我们近阶段的经营活动围绕什么展开。
王老吉的成功,不是“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定位语的成功,而是整个公司的战略成功,产品开发,渠道动作,低成本推广,他们与线下零售商和餐饮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了产品的广泛覆盖和高可见度。他们采取了一种低成本的推广策略,通过门头改造和店内陈列,以较小的投入实现了品牌形象的强化和产品的陈列优势。
随着现金流的稳定和增长,王老吉开始进行二次扩张。同时,公司也加强了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通过线上线下的多渠道营销,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王老吉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一句定位语,而是整个公司在战略规划、产品开发、渠道管理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综合成功。
如果三百万只买到一个定位语,那一定不是救命稻草,那只会让你再亏三百万。
总结一下,我觉得大部分人对定位的误区在于:定位可以让企业起死回生。
人们倾向于简化复杂的信息和情境,以便更容易理解和处理。在面对复杂的成功案例时,将其归因于单一原因可以减少认知负荷,使人们感到更加舒适和有序。
当企业确定未来要做什么之后,会有内部的定位语。这部分内容我们在第五章再次探讨。
“定位语”只是战略方向的文字表达,目标驱使着一家公司前进,我接触的很多客户他们只是在努力把事情做漂亮,经营很扎实,“定位语”反而是后来总结的。
定位语是定位语,战略是战略。战略结果有定位语,但不是所有战略都是用《定位》这本书里的方法。
事实上,大多数品牌都是生长变化出来的,比如大家熟知的小红书、抖音,他们在这些年的定位和对外核心传播口号都发生过变化。更不要说众多中小企业。
但是为企业的战略方向“做好文字表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品牌核心口号与战略方向的关系,定位更多是内部视角,传播时不会直接宣传内部的定位语,而是用口号让更多用户方便理解,关于口号的内容我们在第五章展开。
定位是战略的结果,它决定了我们的经营方向和品牌建构基因。对经营者而言战略就是选择,好比在全是面馆的一条街上,你开一家黄焖鸡米饭。
但真实的商业项目,经营边界超过一条街,直面的是全国的市场和竞争对手,不管你怎么做战略,都是为了更好结合资源能力禀赋,产品渠道推广组织等经营能力更高概率活下去。
品牌战略的输出涉及:战略方向、4P(产品、渠道、定价、推广)、品牌建构等。由于产品我们在下一章详细拆解,这里仅用有限的篇章介绍渠道和推广。
在品牌经营中,我们都知道渠道很重要,渠道和推广就是流量,就是现金。每个渠道都有相应的推广专家。我不是一个流量专家,所以在这个篇幅内,只能谈些理论。渠道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即内容渠道和卖货渠道。一些渠道可以独立完成整个流程,例如抖音、淘宝、美团和Appstore等。而内容渠道,例如小红书和B站,用户往往被内容吸引后再使用其他渠道购物,但相信不久后各个平台都会发展自己的购物闭环。
因此,了解渠道的特点对于内容与推广而言是必要的。渠道的特点,包括渠道内主要竞争对手,以及渠道自身覆盖的主力人群习惯等。
每一个渠道的做法都不同。比如B站用户会有耐心看长视频、评测、内容型种草、up主的真诚恰饭。抖音的用户和算法要求内容有炸裂开头,一看就懂的干货。而写文章,还是公众号好一些,目前公众号也有了一些自然的推荐流量。
流量需要网感,我没什么网感。谈此内容实在羞愧,就此略过吧。
还有一些纯粹的广告内容渠道,例如梯媒、机场和高铁广告等。这些传播渠道的特点各有不同,比如梯媒是一种强制性的观看,而户外广告除非特别出彩和拥有醒目的位置,否则大都被忽略。针对不同用户选择的广告渠道也不同,比如针对日常大众产品,梯媒很合适。针对企业端的服务,机场很合适。
此外需要时刻注意外界的变化,比如新渠道的出现和老渠道特点的变化。例如,在微博、微信和淘宝时代,做淘系电商的人如果没有转向抖音电商,就会错失巨大流量红利。线下也是同样的,比如说在万达为主的shopping mall兴起的时候,品牌有没有思考过入驻。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渠道经营策略非常重要。
如今,我们要结合整体经营情况去思考渠道选择,是社区店还是shopping mall,起盘是小红书还是抖音,都需要看情况仔细。
小话题:下一个渠道变革会是什么样?
笔者认为抖音、快手、B站等以视频、短视频为载体的渠道,下次被颠覆,有两种可能。
1、VR生态。
但是概率很小,因为VR设备太贵,且无法随时使用,拥有用户基础数量的可能性较低。
2、各个渠道完成自我革命。
众多内容渠道可能依托内容生态的共赢机制,比如web3技术,让内容创作者获取收入
更简单,激励更好的创作,给受众更好的体验。
在学习战略的过程中,我系统内的看过华为做战略的流程方法,华为的战略流程“五看三定”是一套系统的战略洞察和规划方法,读者可以自行搜索学习。以下是“五看三定”的内容框架:
1. 看行业趋势:分析行业的发展方向、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等,以把握行业的整体趋势和未来变化,从而找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机会。
2. 看市场客户:深入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包括客户的发展战略、痛点、需求变化等,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
3. 看竞争:研究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优势、劣势和市场表现,以便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学习对手的优点,并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4. 看自己:审视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和优势,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从而明确自身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看机会:综合前面的分析,识别和评估市场中的战略机会点,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1. 定战略控制点:确定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和不易被模仿的战略控制点,如品牌、专利、技术领先等,以保护利润来源并维持竞争优势。
2. 定目标:根据战略机会点和企业的能力,设定清晰的战略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量化的,并能全面支撑企业的战略定位。
3. 定策略:制定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策略,包括产品开发、市场进入、营销推广等方面的策略,并将这些策略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计划。
华为能够系统地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制定出符合自身优势和市场机会的战略规划,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其战略理论和流程一定是具有学习和实践意义的。
“五看三定”之后,企业将进入战略执行和评估阶段。这一阶段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行动并监控执行效果的过程。以下是“五看三定”之后的关键步骤:
战略解码:将战略规划细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任务。这个过程涉及到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项目和活动,确保每个部门和团队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和目标。
资源分配:根据战略规划的需要,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确保关键任务和项目能够得到充足的支持。
执行计划: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包括时间表、关键里程碑、责任分配等,确保战略规划能够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和质量标准实施。
监控与调整: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定期监控进度和效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评估与反馈:对战略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收集反馈信息,以便在未来的战略规划中进行改进。
持续迭代: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内部发展情况进行持续的迭代和更新。企业应该定期回顾和更新战略规划,确保其始终与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