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战略 = 位置
一个生意首先是占据一个相对优势的位置。从行业上看有行业市场价格段、从品类上看有品类分化与品类特性,从竞争角度看有前浪在、更有后浪来。孙子兵法讲: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可千里会战,知道在哪里开战、选择在哪里开战,比开战这个动作更重要。对于元气森林来说第一个无糖气泡水,就是他的有利位置;对于三顿半来说第一个精品速溶咖啡,就是他的位置;对于妙可蓝多而言,占据奶酪棒成为领导者就是他要去的位置,而对于妙飞来说,在于妙可蓝多的竞争中,占据0蔗糖这个点,就是他的位置。
02,规模最挣钱
1917年,可口可乐将广告语改成了“每日有三百万瓶可口可乐售出”,8年之后1925年,又换成了“每日有六百万瓶可口可乐售出”,如果当时有排行榜,可口可乐也会是第一个打出:可口可乐销量遥遥领先,通过宣传销量制造热销,带动品类热度,从每日三百万瓶到每日六百万瓶,深刻的理解规模——第一战略。
标准化是规模化的前提,规模永远是最挣钱的战略,也是少数企业真正拥有的战略
03,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面对百事可乐来势汹汹的竞争,可口可乐也曾被带偏了革命路线,尤其是在百事可乐的盲测挑战中,可口可乐甚至推出了更清淡的可乐,以适应消费者的口味偏好。这是典型的被对手带了节奏。
- 在竞争中,反着干比顺着打更“能打”
- 优秀的将领,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04,少而精,胜多而杂
差异化竞争的本质是在消费者端,形成差异化的认知,通过认知引导事实,借助事实强化认知。一方面是产品层面的事实差异化支持、一方面是消费者差异化的认知区隔。方法是,通过聚焦品类,打造超级品相、打出超级爆品,进而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形成强势认知。
否则,产品越多,认知越无法聚焦,就越不赚钱。
正如《毛泽东选集》中提到的:集中兵力,是首先的和主要的,集中兵力之所以必要,是为了改变敌我的形势。从战略防御中争取胜利,基本上靠集中兵力的一着——集中兵力这句话于企业而言就是消尖产品。

05,产品主义
产品主义是品牌的基础、产品也是做品牌的入场券。我从来没见过产品做的好,但不是品牌的,我反倒是见了很多一心想做品牌的,死在了产品上的。尤其是在早期市场中,几乎所有的购买决策都由技术狂热者和有远见者决定,最主要的价值领域就是技术和产品——《跨越鸿沟》。
新品牌上市之初,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首先是单点突围,不需要搞七七八八的卖点、特色。集中力量在产品力上打突围,在产品力(功能-利益)上找差异化点(单点)。
- 从工艺、配料、成分,到功能做减法,把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利益点削得尖尖的——利出一孔,在于产品对需求的满足。

06,品类窗口
没有什么比一个新品类带来的增长想象空间更大的了。绝大多数的强势品牌都是在品类兴起的初期打造出来的,品类自带光环成为第一的优势首先来自认知的优势。
留给第二名、第三名的机会在于发现、创造、结合认知优势、企业实力而做出的客观的选择(进攻战、防御战、侧翼战、游击战)。战场(创造认知优势)、战区(聚焦优势资源)战局(品牌差异化策略)战势(把握品类分化趋势)。
07,窄、小、细、深
960万平方公里;省市县、乡镇村,在这片时空交错的消费沃土之上,哪怕你做的再小,只要做透、渗透、打透都可以一年10个亿。前提是你是否足够聚焦:窄、小、细、深。新消费品牌能够跑赢对手,就在这四字心法。
当下,不是个创业的大时代,而是创业的小时代。不同于以往的大众创业,大赛道、大趋势、大风口,如今起手式要窄、小、后手棋要细、深。既:产品要窄、小、渠道要细、深。做透区域、渗透心智、打透市场,再小的产品一年10个亿也是有机会的。
08,做势
在广袤无垠的中国市场,夫妻店、杂货店、零售店、餐饮店、烟酒店仍占据大量份额。在一二线城市做品牌,在三四五线城市收利润。在KA盒马、山姆、麦德龙、胖东来做品牌,在夫妻店、杂货店、烟酒店,赚钱,做细、做深——这是亘古不变的生意逻辑。
09,价值五段
- 产品阶段:口味、包装、原料、工艺
- 渠道规模:线上、线下、宽度、广度
- 品牌知名度:广告、宣传、新闻、公关
- 品牌认知度:品类、特性关联度
- 精神文化:内在文化、精神属性

五个层次代表着一个品类市场竞争的进化度,1-5层进度越高,获取利润的竞争护城河就会越强,该品牌就越具备品类定价权。同样在一个以品牌为竞争工具的品类市场最终也会从1层走向5层。
在产品阶段有产品胜无产品、好产品胜坏产品、有技术胜无技术;渠道阶段线下、线上最终三家在量上都将趋于一致;品牌知名度,无非明星+广告、图文+短视频、流量+内容。
产品端、渠道端、品牌知名度端的竞争逐步升级到品牌认知度的竞争。设备可以立马跟上,放大产能、线下渠道铺货长期看终将走到零和博弈、线上你可以在淘宝、京东、天猫上货推广我同样也可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谁率先打入心智,占据——竞争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