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周鸿祎疑似提出“干掉360整个市场部”、蕉下、Intel和京东裁撤或缩减品牌部等等,许多“大厂”已经开始“降本增效”,而市场部就成为了降本的首要目标。因此广告营销行业对品牌建设未来的走向也开始了激烈讨论。传统的品牌建设,往往依赖大规模的市场部门和大量的人员投入,而如今,AI的出现为品牌建设带来了新契机。
一、大厂裁撤品牌部门,也没有那么糟糕
针对大厂们裁或者撤销品牌部门的问题,有些观点认为品牌建设的关键不在 “品牌部是否存在”,而在全员的品牌意识。品牌部负责长期心智建设,市场部侧重流量转化,但两者都非 “做品牌” 的唯一主体:京东撤品牌部后相关工作仍由其他部门承担,顺丰的横幅、淘宝客服的互动,哪怕非品牌部所为,也会直接影响品牌形象。真正的品牌是靠日常经营的每一个用户触点积累的整体气质的外显,而非某个部门的专属。
对企业而言,判断是否在做品牌,核心看品牌工作是否被系统承接、品牌资产是否持续积累、品牌表达是否统一有效,组织形式只是表象。对个人而言,没有哪个部门是 “免死金牌”,打磨策略、内容、洞察等核心能力,才能在变化中立足。毕竟,撑起组织的永远是人,品牌的本质是信任的积累,而非形式上的折腾。
在这种背景下,不少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品牌建设的效果。传统的品牌部虽然在某些大公司中被裁撤,但品牌建设的核心价值依然存在,并未消失。如今,AI的崛起为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AI技术的引入,企业不仅能够更精细化地分析市场和用户,还能高效地生成创意内容,这使得品牌建设能够在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基础上继续进行。AI的加入,使得品牌部门的工作更加智能化,流程更加高效化,为传统的品牌建设方式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挑战。

二、AI在品牌建设中并非万能
AI技术为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通过AI,企业可以实现更精准的用户画像、更高效的内容创作和更智能的市场分析。例如,AI可以分析大量用户数据,识别出潜在的品牌忠实用户,进而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此外,AI还可以自动生成广告文案、设计视觉素材,甚至制作视频内容,大大提高了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AI在品牌建设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从技术角度来看,AI在数据处理、内容生成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确实可以承担部分传统品牌部门的职能。然而,品牌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情感和文化的传递。AI虽然可以生成内容,但难以理解和传递品牌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因此,AI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应当是辅助性的,而非完全取代。

三、传统品牌部门的优势与局限
传统的品牌部门,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一直是企业品牌建设的中坚力量。品牌经理、创意总监和公关专家等专业人士,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访谈和创意策划等手段,塑造出具有差异化和竞争力的品牌形象。例如,京东在去年裁撤集团市场部,将职责整合到平台营销部,以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这一举措表明,传统品牌部门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时,可能存在反应迟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尽管如此,传统品牌部门在情感共鸣、品牌故事讲述和危机公关等方面,仍然具有AI难以替代的优势。品牌建设不仅仅是数据和算法的堆砌,更是与用户建立信任和情感连接的过程。AI虽然可以提供数据支持和工具辅助,但在品牌的情感价值和文化传递上,仍需依赖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AI与传统品牌部门的协同发展
面对AI带来的机遇,传统品牌部门并非被淘汰的对象,而是需要与AI进行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品牌建设的创新发展。AI可以作为品牌部门的得力助手,提供数据分析、内容生成和市场预测等支持;而品牌部门则可以利用其对市场的理解和对用户的洞察,指导AI的应用方向和策略制定。
例如,在品牌传播方面,AI可以分析用户的兴趣和行为,自动生成个性化的广告内容,并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精准投放;而品牌部门则可以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传播策略,确保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和正面性。在产品开发方面,AI可以分析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辅助产品经理进行产品规划和设计;而品牌部门则可以根据品牌定位,指导产品的差异化和特色化。
这种AI与传统品牌部门的协同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品牌建设的效率和效果,还可以在保持品牌独特性的同时,充分利用AI技术的优势,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小结:
AI在品牌建设中的应用,虽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市场洞察、用户体验、情感共鸣和文化传递等多个方面。AI可以作为工具和助手,辅助品牌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和内容创作,但在情感连接和文化塑造等核心领域,仍需依赖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未来谁能有效利用AI技术,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