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位破题
品牌定位找准
我为谁解决什么问题?
- 拒绝宽泛定义,聚焦场景化痛点:
例如为通勤3小时以上的上班族设计快速补妆的素颜霜,而非笼统的做美妆产品。
- 梳理目标人群三维画像:
人口属性(如"5-35 岁职场妈妈")、消费场景(如"早八赶地铁、周末亲子游")、深层需求(如"高效护肤背后是想在忙碌中保留自我空间")
我的不可替代性在哪?
- 提炼差异化杠杆:
可以是技术微创新(如“遇水即溶的洗衣凝珠”)、体验升级(如“30 秒完成的 DIY 护肤流程”),或是情感占位(如“陪伴Z世代成长的治愈系潮玩”)。
- 未来要成为什么符号?
用场景化愿景替代空泛口号。例如“让通勤族10分钟喝到现磨咖啡”。

2
个性定调
给品牌一个会呼吸的人设
品牌如人,需要鲜明的性格标签来触发情感共鸣
- 基于人性动机的12种人格原型四大动机现象:
稳定型(如「守护者」:强调安全可靠,如老牌药企)
征服型(如「领导者」:突出创新前沿,如科技新势力)
独立型(如「探险家」:传递自由不羁,如户外品牌)
归属型(如「逐梦人」:聚焦情感联结,如文创品牌)
- 持续强化人设记忆点:
通过产品设计(如包装风格)、传播语言(如文案调性)、用户互动(如社群活动)反复传递统一人格,避免形象割裂。

3
调性构建
让品牌看起来就很对味
调性是品牌的视觉语言+体验语法,需达成三位一体
- 形象定位:一句话定义品牌气质
明确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关键词坐标:高端奢华(戴比尔斯)、亲民活力(元气森林)、专业严谨(理肤泉)。
- 视觉系统:用风格化符号抢占记忆
色彩战略:蒂芙尼蓝、星巴克绿的强识别性;
形态设计:可口可乐的弧形瓶、喜茶的灵感之环;
排版语言:极简主义(无印良品)、复古拼贴(美式潮牌)等风格化表达。
- 体验一致性:从视觉到触感的无缝衔接
线下场景:门店装修、服务流程、产品包装,触感需与视觉风格统一(如高端品牌用哑光质感包装,亲民品牌用明快色彩与卡通图案)
线上触点:官网设计、社媒图文、客服话术保持调性一致,避免用户在不同渠道产生陌生感。

4
市场破局
打造差异化的认知武器
在存量市场中突围
需构建"认知-价值-壁垒"三角模型
认知占领:用"超级符号"快速建立记忆点。如鲜明的视觉锤、朗朗上口的语言钉;
价值分层:设计"基础款走量+升级款溢价+定制款情感"的产品矩阵,覆盖不同消费力人群;
壁垒构建:短期靠渠道或价格优势,长期需沉淀技术专利、用户数据或文化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