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营销都快卷成月饼馅了,遍地都是“月圆人团圆”的催泪大戏,温情到让人审美疲劳,煽情到脚趾抠地。但今年伊利偏偏不按套路出牌,他们找来了五条人,用一种“疯癫且合理”的创意,把传统节日营销变成了大型组队发疯现场。果然,和年轻人沟通,还得靠抽象艺术啊!

短片的开场就很有五条人内味儿:“No,No,No,我们没有五个人!”,明明是“五条人”,却凑不出五个人,这乐队名字梗算是被玩明白了。而这个梗也为全片“五个人一起组队”的情节埋下了伏笔,把乐队名字梗变成了组队抽奖活动的最强催化剂。

画面每帧都在神转折,从职场内卷到社恐拍照,从唐僧师徒打车到抛下白龙马,每个场景切得都猝不及防,但看得让人上头,明明牛头不对马嘴,却莫名合理,这就是五条人的魅力。而这样的叙事过程,也在不断地强化“凑够五人”的记忆点,五条人的每次闪回,都像一个魔性符号,反复强化“五人成团”的记忆点。
这种抽象表达方式,碎片化、高刺激、反套路,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却一遍遍把“五个人一起组队赢伊利免单”的核心信息刻入观众记忆里,整个片子看完满脑子都是“五个人五个人五个人”。一个节日促销活动的广告,居然拍出了一部荒诞洗脑、魔性循环的味儿,难怪网友调侃说这是“为了一碟醋,包了一顿饺子”,果然伊利是懂得拿捏年轻人的兴趣点的。

中秋国庆,传统价值观里,要讲“团圆”,但是强凹“节日团圆”氛围,年轻人真的怕了!洞察到年轻人在面对节日时可能存在的情感压力,更渴望一种轻松、有趣的社交方式,伊利反套路操作,直接把“要团圆”转化成“要组团”,组团开黑、组团打车、组团反内卷……通过这种娱乐化表达将厚重的节日情绪转化为了轻松的年轻人语境,也让品牌成为了懂得年轻人幽默、愿意和年轻人一起玩的“队友”。

如果只是无厘头,那这片子顶多算有趣。但伊利把梗变成了共鸣,短片中那些看似荒诞的场景,其实都藏着真实的情绪痛点:
当老板说出“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时,哪个打工人不心头一紧?但镜头一转,“五人成团”直接掀桌,从“一个人内卷”到“五个人外卷”,给的是一种对抗压力的情绪出口。

草坪合照时社恐小胖从拘谨到放开摆 pose ,“五人组队”成了 i 人对抗社交恐慌的力量,“五人变社牛”精准回应了当代人的社交渴望,让组队成为一种社交安全感。

唐僧师徒打车抛下白龙马的情节,虽然搞笑,但也精准暗含了团队节奏的差异,但最终落点在“五个人不能没有我”的温暖归属感。“五人走更远”:组队不是简单的凑数,而是一种彼此支撑的情感联结。

短片不仅精准切中了当代年轻人的职场、社交、团队等痛点,更给出了“五人反内卷、五人变社牛、五人走更远”等爽点解决方案,将一个单纯的促销活动,升华为一场情感共鸣:组队不只为赢牛奶,更为在疲惫生活里,找到一点“我们在一起”的暖意。

说到活动本身,伊利的设计堪称“快狠准”:扫码、组队、抽奖,三步搞定。没有复杂规则,没有套路门槛,大奖也超诱人:万元金月饼、伊利全家桶、10 万提免单、现金红包……连组队失败都能拿张 75 折优惠券。这种低门槛高奖励的设置,天然适合社交裂变。

活动的核心创意在于“五人成团”的强社交裂变机制。想抽奖?就得摇人,一下子就把用户从被动参与者,变成了主动传播者。每个人都能当 5 次队长,1 次队员的设计,既给了社交达人充分的表现空间,又避免了“薅秃”一位好友的尴尬,精准拿捏了社交分寸感。
为推广这个活动,伊利配套的广告片同样脑洞清奇,把“码上邀好友,天天赢免单”变成一句洗脑的社交暗号,渗透进各种匪夷所思的场景:从超市大妈到新闻主播,从嫦娥组局到剧中剧拍摄现场,这种密集的、魔性的信息轰炸,看似无厘头,实则高效地完成了活动信息的强植入,让人想不记住都难。

即使无法完成组队,伊利也甩出了小蓝包的神操作,借助中秋节日礼赠语境,让异地的亲友也能云组队、云赠礼,这就把单纯的促销活动,升级成了情感纽带。
伊利敏锐地洞察到 Z 世代面临节日团圆时刻的痛点:因工作、距离与生活节奏,许多人难以与牵挂的人线下相聚,面对这份“沉默的心意”,伊利通过“小蓝包”实现线上表达,成功解决了这一情感痛点。作为随时可用的“心意闪现”,小蓝包也完美契合年轻人高频的线上社交节奏,让关怀不再受时空限制。

更重要的是,小蓝包重塑了礼赠的体验感。与传统送礼需要复杂挑选和漫长等待不同,小蓝包极大简化了礼赠动作,一键触达,让心意传递变得轻松高效。而且小蓝包还能提供完整的“情绪解决方案”,通过 AI 写祝福等个性化工具,化解了“心意难开口”的痛点;同时,生成的精美电子贺卡易于分享,使“送小蓝包”本身成为有温度、有格调的社交表达。
伊利小蓝包超越了单纯的节日促销工具,升级为 Z 世代在数字社交中的礼赠方案。它最终占据了三重心智:一个代表轻松温暖关怀的心意符号,一个维系人际关系的社交工具,一个为年轻人提供体面答案的心意解法。


回过头看伊利这波操作,其实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营销思考:节日营销的终极目标,不该是让用户“被动接收”,而是搭建一个让消费者能玩起来的场景,让他们“主动参与”。
这背后是对当下传播环境的清醒认知:单纯的内容曝光价值正在衰减,而社交互动的能量却在飙升。伊利用五条人的创意吸引关注,再用实惠好玩的活动促成参与,把“码上邀好友,天天赢免单”变成了节日社交的一部分。
最后想说的是,这或许代表了未来节日营销的一个方向:品牌可以成为新节日仪式的共创者,邀请用户一起,重新定义这个时代的“团圆”,它未必是物理空间的相聚,但可以是跨时空的互动,是共同完成一件小事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