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史上最长的一个双11。
10月9日晚上8点,京东正式拉开2025年双11的大幕,不仅开始得最早。而且活动一直持续到11月14日,整整37天,创下历史最长周期。
但问题是,大家还没有感受到全民狂欢的那种购物氛围,甚至就我这个月的感受而言,很多人都没有多少消费冲动和买买买的热情。
当清空购物车也不再是11月11当天的专属仪式感,双11逐渐变成一种生活日常,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后双11时代。
过去提到双11,大家会津津乐道于商家提供的折扣、优惠券等促销手段,以及平台的庞大补贴。但现在,单靠促销发券已经很难再达成业绩,带来增长。尤其是经历过今年上半年的外卖大战之后,我想大家都意识到了,消费者手中最不缺的就是促销券。
给消费者发券就能带来购买吗?现在发券恐怕只能影响那些本就打算购买的人,甚至只是起到了延迟购买的作用——消费本来可能在9月买,现在为了等券拖到了11月再买。
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秒杀、定金、阶梯式满减等价格玩法也早已让消费者厌烦。常规的种草动作和短平快的带货内容,由于其同质化的套路和模版,以及过于明显的商业意图,用户也已经免疫。
对品牌商家来说,双11的营销策略不能只有大促活动、品牌曝光和常规种草,而是要系统考虑,如何真正激发消费者购买欲,如何更好地影响其购买决策。
以上半年的618作为参照来看,当时B站4位UP主“笔吧测评室”、“极客湾”、“嗨我是熊猫”、“假如科技”等,仅仅用4条电脑测评视频,给联想带来超过7000万的成交额。整个大促期间,联想在B站的成交新客率高达40%,B站数码家电行业带货GMV也同比增长近五成。
那么618的案例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如何帮助我们去梳理后双11时代的营销策略呢?

营销两件事:激发需求&影响决策
今天我们一说双11、618,很多商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做种草。但是,种草的实质,其实并不是企业把自身产品的功能卖点、各种技术、品质性能等产品信息,通过图文、视频信息讲述一遍就完事。
最重要是,品牌要把产品植入到消费者生活场景中,展示产品在用户生活中的价值、作用,扮演的角色,让用户真正意识到产品能帮他们做什么,为什么他应该考虑拥有该产品,这才是种草,也是内容营销发挥作用的前提所在。
拿护肤品牌科颜氏来说,其经典产品线高保湿霜从去年9月开始,就以户外场景为核心,和不少B站户外UP主合作,比如和UP主Linksphotograph共创的视频里,品牌产品跟随UP主的脚步从东京出发,经过72小时跋涉来到北海道最北的小镇。

这样的内容既激发了用户兴趣,又让人在户外环境、极寒画面中真实感受产品的保湿体验。这就是我前些天刚写过的“极限场景”。在这一策略推进中,科颜氏在B站收获的平均新客率高达60%,成功打出了场景心智。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用场景驱动内容的推广策略,是后双11时代营销的解题思路之一。
要知道,一切营销推广、品牌建设的做法,都应该回到消费者行为模式上去思考,如此我们才能知道品牌营销如何起作用,传播推广的做法是否有实际意义。
过去,我们在营销中往往过度关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流程,试图在消费者的决策阶段、在其比价、对比不同产品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媒介触点,以影响其购买行为。
但是,我们还要知道,消费者之所以会产生购买,是因为他有需求,需求主要来自于具体生活场景中特定生活任务的要求,并受到消费者内心深处欲望的影响。
做营销本质上要干两件事:一是激发需求,二是影响决策。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品牌对消费者购买的总体影响,缺一不可。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和消费意愿,让消费者感知到该产品可解决他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其产生拥有的渴望和购买欲,并从中认知到品牌价值,产生品牌意识。
另一方面,还要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让其在考虑购买同类产品时,对你的品牌形成更强烈偏好,优先考虑购买你,并在对比环节战胜竞争对手。
就像各种促销和价格策略,这就是典型的影响决策手段。当然,大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需求,但这种效果如今已越来越差。
如何激发用户需求呢?关键在内容,在融入场景的内容。对消费者来说,一则内容他愿意看,首先是因为该内容与其生活方式相关,消费者在内容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真实或理想中的自我,因而产生极大兴趣。
对品牌方来说,内容中有了场景,产品就能在消费者生活中找到位置。特别是当品牌想要拓展新人群时,更需要找到这些人的具体生活场景,借助场景来触达用户、激发需求。
2025年情人节,为渗透更多女性用户,usmile与动画区UP主“初九大羊”联合定制情侣短片《心上人请从早到晚都和我说甜蜜话吧》。
把产品的“自定义语音”“骨传导语音”等功能,“重点刷牙区域提示”等卖点,植入到情侣日常相处、早晚一起刷牙场景中去,通过甜蜜话的形式传递出去,因而收获了极佳的种草效果。

再如理想汽车。
它与UP主“食贫道”合作推出《穿越新大陆》系列内容,UP主带领观众们展开了一场新奇又丰富的旅行体验,在旅行场景中也自然了解到了理想汽车的性能。这个系列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3000万,很多观众还在弹幕中表达了对品牌方的喜爱与感谢,收获了满屏的“感谢金主”。

这些生动而细微的生活场景,不仅让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收看内容的观众产生了带入感,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这么干,这就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内容,营销的新思路
虽然今天大家都在强调内容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内容已经严重同质化了,尤其是AI出现以后。
品牌商家想要创作内容,网上并不乏如何创作一篇种草笔记、一条带货视频,这一类的文章、课程。其中充满了各种套路化、模版化的技巧,而结果就是如果有哪个商家开发了一则成功的文案话术或视频模版,很快就会被模仿得全网皆是,消费者也很快会对此厌倦和无感。
内容要想脱颖而出,就需要做到更加独特,更具深度价值,他人更难以模仿。
比如B站有个UP主“先看评测”,他做过一期关于人体工学椅的测评视频。为了选出618期间值得买的椅子,买了市面上主流的50款产品,又邀请了400个不同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的人来现场试坐,试坐现场也尽量模仿职场办公等实际使用场景。
这期号称“400个屁股严选”的视频,播放量超过50万次,还有1.4万个赞、2200多次收藏,也让UP主收获了“卖椅子卖了一个亿”的成果。

“先看评测”在做中央空调测评时,在深圳包下一整栋楼,并在其中9层安装了9款热门产品,布设171个传感器,用来两个月来测试产品效果,单期内容成本高达百万级别。
在测评电动牙刷时,不仅拆解电动牙刷的运转原理,通过真人实验量化牙刷清洁力,团队甚至还研发出一款牙齿专利模型,评论区也吸引来不少用户分享自己的“体验报告”。

像这样的内容不仅对用户有更强的影响力,帮助更多人基于硬核评测完成消费决策的最后一步,而且也是其他达人、品牌商家较难模仿的。
所以它不仅能带来更加长线的种草效果,还能增强品牌的独特性,以强化用户心智认知。像播客、B站,以及公众号上都有很多这样的内容。
今年8月,秒针发了一份白皮书,核心观点强调了内容对于当下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价值,是构建品牌心智、建设品牌资产的重要一环。秒针通过上百名用户的脑电和眼动反应实验揭示,观看中长视频的实验者对品牌/产品名称的记忆度高于短视频近26%。
对品牌商家来说,这种内容生态既能详细拆解各种产品信息,也能将产品背后的品牌理念、文化、价值观充分传达给用户,助力品牌故事的讲述,这对于今天的品牌建设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更细致一点来说,内容营销要以场景打底,在场景中呈现对用户生活问题的解题思路,并以专业硬核的方式呈现出来。
融入场景的内容才能激发用户需求,更深度硬核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影响用户购买决策,它们才是不论是大促还是平销期,商家营销推广的新版本答案,启迪我们对后双11时代营销策略的思考。

品牌资产=内容资产+人群资产
过去,品牌资产的建设主要靠广告达成,品牌方通过硬广投放让消费者记住品牌“口号+符号”,由此形成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资产被分解到了内容资产和人群资产两个层面:品牌方要基于优质内容实现品牌曝光、带来品牌声量,传递品牌体验与价值;同时以内容为载体沉淀用户、运营用户,聚拢品牌深度人群,从而构建品牌美誉度、忠诚度。

B站的人群资产模型叫做“MATES”,它将消费者的购买旅程分成认识(Meet)、兴趣(Appeal)、信任(Trust)、认同(Endorse)、转化(Sales)五个环节。与其他平台的人群模型不同的是,B站将品牌与消费者的深度交互拆解成了信任、认同两个环节。

在当今市场环境下,信任与认同对于消费者购买的确越来越重要了;而支撑B站做到这点的,就是众多优质、深度的内容。内容是用户经营的抓手,内容资产经营会促进人群从浅层到深层的流转。
除了内容本身,用户对发布内容者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也很关键,比如在B站,超过六成用户有着第一时间追看自己关注的UP主的行为习惯。而且用户对UP主的“恰饭”行为接受度也特别高,不但不抵触,甚至会在弹幕里发“感谢金主催更”等。
就拿上面提到的科颜氏来说,它在合作主讲商业干货的UP主“小Lin说”时,博主用自己的创业经历来类比科颜氏精华,观众们纷纷在弹幕中表示“丝滑”、“理论结合实践”,表达对商业信息与内容有机结合的认可,对合作品牌方的接受。
内容营销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公认,其转化价值也越来越能够被量化捕捉。B站自2022年开始实施“大开环”战略,将其内容生态持续向淘宝、京东等全网电商平台及品牌商家开放导流,输送生意增量。
今年双11,B站又和阿里、京东达成更深度的数据打通,通过电商数据产品能力“白盒”,为品牌商家交付核心的电商经营指标,投放链路和算法模型也更清晰透明,帮助商家更好地优化广告投放策略与人群应用。
此外,B站的两个大促种草必投产品“花火”和“起飞”,在今年双11还绑定推出了“花飞”IP的资源包,据说推出不久就卖光了。这也意味着,好内容和好流量的加成,已经被越来越多品牌和商家验证是可行的,必行的。
在这样一个后双11的时代,企业在营销中必须有更完整、更长期的思考,摒弃过往那种只关注短期业绩达成,只做影响用户决策的营销动作的工作思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期,先领悟到的品牌,才能先尝到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