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90年代,银鹭、泰奇、娃哈哈等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开创“罐装即食八宝粥”新品类,成功将传统养生食品八宝粥,打造成国民级快消品。

在绿皮火车大行其道的岁月里,罐装八宝粥一推出,凭借“耐储存、开盖即食、高热量”的特点,成为人们旅途中最受欢迎的“抗饿神器”,跻身“乘务员小推车顶流单品”行列,而“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的叫卖声,更是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这一时期的八宝粥不仅契合了人们出行需求,也恰好满足了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国人的生活需求,成为走亲访友的“国民伴手礼”,在市场上风光无限。

然而,商业的舞台总是风云变幻,自2013年起,市场格局悄然生变。随着各类新兴品类不断涌现,八宝粥市场的发展势头急转直下,曾经的风光景象逐渐消散,八宝粥行业逐步迈向衰退期。
在引领消费潮流的一线城市,八宝粥逐渐从消费者的选购清单中消失,沦为边缘化产品,失去往日的辉煌。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下沉市场,八宝粥因价格实惠、储存方便,仍保留着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增长处于停滞。


1、品类老化
八宝粥品类衰落,本质是未能完成消费人群迭代,消费者普遍认为八宝粥是“父母辈食品”,缺乏年轻化、潮流化表达;
2、创新停滞
产品创新没跟上消费升级的脚步,在健康化、社交化、娱乐化的消费趋势下,"甜腻、廉价、罐头感",与消费趋势背道而驰,难以满足当下消费者对品质、健康的多元诉求;
3、跨界打劫
外卖、代餐、自热锅、蛋白棒、益生菌饮品等替代者跨界打劫,蚕食了八宝粥的生存空间;
4、形象老化
曾经的八宝粥是走亲访友的伴手礼,但在新消费时代,土气、廉价、陈旧的形象,难以承载现代人的情感表达,失去礼品市场;
5、场景萎缩
曾经依赖的消费场景不断萎缩,新场景又未能及时开拓,使得其市场覆盖面逐渐收窄,最终陷入衰落的困局;
八宝粥的衰落,不是泰奇、娃哈哈、银鹭的失败,而是整个品类在新消费浪潮中,未能满足年轻群体的社交化、娱乐化、潮流化需求,未能找到与年轻群体构建情感共鸣场景的有效方式,被时代彻底边缘化。
商业世界的永恒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曾经风靡一时的八宝粥,还能咸鱼翻身吗?

八宝粥想要咸鱼翻身,首先要明确竞争方向:
内战VS外战?
八宝粥行业的主要矛盾,不是各个品牌之间的矛盾,而是八宝粥与来自外部的强大替代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不是品类间的竞争,而是与替代者之间的竞争,外战才是关键;
不是泰奇、娃哈哈、银鹭互抢市场,而是与外卖、代餐、自热锅争抢用户;
不是简单优化产品工艺、改进包装,而是重构“为什么需要八宝粥”的消费逻辑;
不是终端货架的争夺,而是生活场景的争夺;
不是降价促销,而是对价值重塑,成为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
八宝粥品类的竞争方向:打外战
唯有打外战,才能刺破行业增长天花板


重构认知:从“罐头粥”到“中式养生粥”
解决“为什么吃”的问题,构建差异化的购买理由
消费者对八宝粥的固有认知是罐头粥,要打赢品类外战,需顺应健康养生趋势,绑定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粥养万物”智慧,重新定义品类,建立八宝粥+中式养生粥的认知,打破“传统工业罐头”刻板印象,用千年食养智慧,重构品类新认知。
产品创新:
以“中式养生粥”为核心,围绕不同人群和场景,从食材搭配、功能细分到文化赋能进行多维度产品创新,开发出一系列创新性产品,重构八宝粥的消费逻辑;

鲜粥产品:主打7天短保鲜,强化“现熬锁鲜”概念,以“7日鲜”重构产品购买理由;
控糖产品:采用天然代糖方案,为产品贴上健康标签,成为控糖人群的养生粥;
超级食材:添加奇亚籽、巴西莓粉、羽衣甘蓝等超级食材,开发具备打卡属性的高颜值养生粥品,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美容养颜:添加胶原蛋白、桃胶、花胶、燕窝等材料,打造“内养外美”养生粥;
早安粥:针对打工人开发牛奶+谷物早餐系列粥,成为打工人能量快充粥;
节气养生粥:结合传统节气文化,推出24节气限定养生粥+养生白皮书;
海鲜粥:添加龙虾、海参等高端食材,切入礼品市场,建立轻奢礼品认知;
……
形态创新:
针对传统八宝粥开盖困难、勺子短导致食用不便等痛点,对八宝粥形态进行创新,打造便捷养生体验,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奶茶杯装:对标奶茶便捷性,吸管直饮,实现“吸粥”畅快感;
吸吸果冻装:借鉴吸吸果冻包装,创新“可吸式”八宝粥,带来便捷、有趣的食用体验;

自热袋装:一体式发热包,3分钟自热,暖粥暖胃;
碗装速食粥:满足现代家庭对便捷、快速用餐的需求;
优化罐装:罐盖升级,一拉即开,加长折叠勺,提升消费者食用体验。

重构场景:从“货架争夺”到“场景争夺”
解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形下吃”的问题,重塑消费时机与消费情境
八大场景争夺
1、通勤场景
需求:早上时间紧张,没时间坐下享用早餐,需在通勤路上解决早餐问题
解决方案:推出奶茶杯装、吸吸果冻装粥品,单手持握,边走边吃,适配上班族通勤时快速解决需求。
2、下午茶场景
需求:上班族需要健康轻食缓解压力,同时满足社交分享与颜值打卡需求
解决方案:开发高颜值超级食材、美容养颜,鲜粥产品、满足上班族休闲与社交需求。
3、加班/出差场景
需求:职场人在加班或出差期间,用餐时间不规律,急需快速便捷的餐食补充能量。
解决方案:开发自热即食粥品,成为职场人随时随地的应急充电站。
4、深夜疗愈
需求:深夜饥饿但懒得下厨,点外卖又担心高热量带来体重负担,渴望健康又方便的美食。
解决方案:开发超级食材、控糖、美容养颜碗粥,打造 “无负担夜宵”,治愈深夜孤独与饥饿。
5、健身场景
需求:运动后身体急需快速补充能量与营养
解决方案:开发超级食材、鲜粥产品,帮助健身人群快速恢复体能,满足运动后的特殊饮食需求。
6、户外场景:
需求:在露营、徒步、野餐、旅行等户外活动中,需要易携带、耐储存轻量化餐食

解决方案:开发自热装、奶茶杯装、吸吸果冻装粥品,满足户外餐食需求。
7、家庭场景
需求:用于家庭的早餐及加餐,需平衡不同成员口味与营养需求,同时注重用餐时的趣味性
解决方案:推出海鲜粥、鲜粥产品、采用家庭分享装形式,丰富产品口味选择,满足全家人的用餐需求。
8、礼品馈赠场景
需求:在节日送礼、商务馈赠等场景下,消费者期望礼品兼具档次、实用性与健康价值
解决方案:推出海鲜粥、节气养生粥、美容养颜粥礼盒,打造高端、健康的礼品选择。

情绪价值:从“饱腹食品”到“情绪疗愈”
解决“如何让产品成为消费者的社交道具,让消费者自发传播,分享“的问题,建立不可替代的情感联结。
1、年轻人的“社交道具”
将八宝粥塑造成年轻人标榜个性、表达生活态度的“社交道具”,通过“好看、好吃、好玩”的产品设计,让产品成为年轻人“自我表达的载体。
颜值包装:
设计出片率爆表的高颜值包装,让包装自带社交传播力。推出情绪系列包装(佛系养生款、深夜emo款、打鸡血款),用视觉语言表达年轻人态度,提升年轻人随手拍欲望,刺激晒图分享。
场景营销:养生潮玩站
在年轻人聚集地(网红商圈、大学城、音乐节),打造 “养生潮玩站”,设置DIY工坊、解压实验室、快闪活动,不止卖粥,更卖社交体验,成为年轻人的潮玩聚集地。
通过打造社交道具,让产品成为年轻人圈层的通行证—— 喝的是粥,晒的是人设,传递的是 “我与别人不一样” 的圈层归属感。
2、职场人的“充电站”
针对职场人“熬夜加班、压力爆表”的生活状态,通过“自黑式文案+场景化营销”,让八宝粥成为职场人的精神充电站,传递“不熬夜熬健康,不内卷卷快乐”的价值观,赋予产品情绪价值与精神意义。
内容营销:
将加班、摸鱼、早C晚A等职场文化融入内容宣传,通过“996保命粥”,“周一续命套餐”,“熬的不是夜,是明天的底气” 等自嘲、扎心文案,引发情感共鸣,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场景营销:反内卷充电站
与7-11、全家、罗森、便利蜂合作,在深夜时间段设置“反内卷充电站”,提供“回血套餐、解压盲盒、职场解压墙、摸鱼自助区等”,为忙碌的职场人,提供一个沉浸式情绪疗愈,补充能量的专属空间。
通过打造“精神充电站”,让深夜加班的职场人有个短暂“喘息”的空间,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帮助他们在忙碌的职场生活中找到平衡,用温暖治愈对抗职场内卷。
3、家庭的“情感连接器”
通过用户故事征集与场景化叙事,唤醒集体潜意识中的“亲情温度”。以“妈妈的粥”为情感载体,将产品与用户的童年记忆深度关联,强化“家的味道”带来的情感慰藉与归属感。
情感营销:
征集“记忆里妈妈做的那碗粥”的故事,用故事唤醒情感共鸣。鼓励用户分享与家人共食粥品的温馨瞬间,优秀故事将被制作成限量版包装或短视频,强化品牌与家庭情感的绑定。
场景营销:厨房搭子挑战赛
联合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起 #厨房搭子挑战赛#,拍摄与家人共同制作八宝粥的趣味视频,搭配话题 “一碗热粥,全家温暖”,以互动形式让八宝粥成为家庭情感升温的纽带。
通过情感营销,赋予八宝粥超越功能性食品的深层意义,将其升维为具有温度的情感符号,重塑品类在家庭场景中的价值——“八宝粥,不只是一碗粥,更是全家的情感连接器”。
4、运动达人的”能量补给站”
针对运动人群需求,将八宝粥打造成运动人群的“能量补给站”,赋予其专业、自律的精神标签,成为健身人群的“必带装备”。
内容营销:
联合健身达人、运动博主创作“运动能量语录”“运动能量金句”,将情绪融入其中,通过短视频、海报、社交图文等多种形式传播,传递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引发运动爱好者精神共鸣。
场景营销:深度绑定运动社交场景
与超级猩猩、乐刻、Keepland等知名健身机构合作,在休息区设置“能量补给站”,深度绑定运动社交场景,构建独特的消费体验,成为专业、自律的象征。
通过打造“能量补给站”,将八宝粥植入运动社交场景,与运动人群深度绑定,将八宝粥从普通食品升级为运动精神符号——“八宝粥,不只是一碗粥,更是自律与能量的象征”。
用产品尖刀,场景尖刀,情绪尖刀三把类盗,让八宝粥从传统工业罐头,蜕变为兼具“功能价值、场景价值、情绪价值”的中式养生粥,刺破行业增长天花板,实现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