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品牌都追求一句绝妙的广告语。
好的广告语,不仅要充分连接消费者心智与产品属性,还要能简明易懂,一听就记得住。
广告语确实很有用,越有用的广告语就像“农夫山泉有点甜”一样,口语化,符合生活习惯。看似平常句子,却深入万众人心。
越刻奇的广告语,传播效果越差。
17年品牌策划生涯,大大小小的产品都经手过,今天为创作过的这几个快消饮料广告语做了一个合集。

2018年接受一个果酒老板的委托,去成都考察酒厂,他准备做九款果酒。回来做出了这个策划案,从品牌名称、产品定位、广告语、包装一体化。
果酒的用户基本上是女生,女性大多酒力一般,但是也有享受饮酒的需求感,同时在社交场合又需要拒绝那种喜欢劝酒的人,有些劝酒过度,让人反感——于是,“不胜酒力,就要微醺”,代表女性的心声提炼出来了。
它既是女生自己的饮酒感受,也是酒桌上最好的社交话术:不胜酒力,就要微醺。
这个微醺不仅指饮酒的程度,也指产品本身。因为这款果酒就命名为“九丽微醺”;就要,带有很强的消费指令。
九丽谐音“酒力”,也代表客户的九个产品:梅子酒、石榴酒、枇杷酒、猕猴桃酒、草莓酒、桂花酒、玫瑰酒、桃花酒、蜜酒。
策略决定了产品的客群定位、名称、传播主张,以及形象包装等等,广告语从来不是一句独立的创作。
小小地说明一下:这句广告语2018年创作使用时,RIO的那个著名的微醺广告还没有发布。2020年RIO&周冬雨推出了“一个人的小酒”广告系列,很成功;应该说大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02

那几年老汽水翻红的时期,本土一个区域牛奶品牌也想分一杯羹,于是要求策划一款汽水进入市场,规划有三四个口味。
牛奶品牌做汽水,产品关联度不强,并不能让消费者马上认同。所以客户用了另外一个产品名称:花式牛汽。
喝汽水是一种爽感,愿意打卡晒朋友圈喝网红汽水的都是年轻人,广告语主要贴合年轻人的情绪,表达汽水喝下之后,那种冲上云霄的喜悦感受:做更牛的自己!
这款产品有上市一段时间,后来因企业高层变动,取消了偏外的业务。从成熟企业的战略角度,因为消费者固有认知的关系,新品类的切入需要很大的投入和创新心态,才可能成就一支大单品。
产品跟随策略更适合一些实力不强的创业新企。
03

客户邀约策划的时候,这个产品只有一张配方。
产品原理是药食同源,用十二种植物萃取的成分,做成一款健康养生花茶……大概饮品成分过于丰富,后来味道果然有点怪。
产品的理念符合大健康趋势,也跟新茶饮流行的市场规律吻合,从战略机会上来说,是很恰当的。
花茶的目标人群,都是人美心善的中青年女性。
成年女性多多少少有一些颜值焦虑,也分外注重养生和形象。云想衣裳花想容,说的就是女性对美的向往,产品首先就是要符合人性的需求。
策略当然进行了很深入的市场分析,对竞品和人群做了相当清晰的解构,花茶处于激烈竞争的蓝海市场,新品入市更需要给消费者一个绝佳选择理由。
最终我用一句表达准确的广告语,来连接产品与女性心态,既温柔又明确:花养颜,人年轻。
04

豆奶不是新鲜产品,客户进入这个市场,是因为他们的供应链和渠道有一些优势,拓展这个品类对他们来说成本不高。
这个豆奶的特别之处,是配方在植物蛋白基础上,添加了动物蛋白。
跟随产品切入市场,从资源和投入上来说都不可能跟头部硬则。策略的思考角度,是利用差异化优势,把卖点说清楚,就能让消费者区别产品和其它豆奶:好豆奶,一盒补充双蛋白。
也许有一些同类产品也是双蛋白,但是它们没有说。
就像乐百氏的“27层净化”,率先主张的产品,总是会获得一定优势。
05

菊花茶也是老产品和大单品,但是肯为菊花茶单品推出广告语的品牌方不多。
菊花茶是中国人的经典茶饮,这个产品本身就深入中国人的心理与习惯,说是一种文化母体也不为过。所以,我觉得需要另一个同样根植在中国人心中的话语,才能与之相得益彰,互为表里。
广告语与人们熟悉的文化关联度越高,被接受度就越高,对产品的帮助就越大。
菊花茶清肝明目袪火,是我们传统饮食文化的共识。
清凉是它的特质,而中国人的生活哲学里,有一句话妇孺皆知,它既代表了我们的生活态度,也代表了菊花茶的饮用功效,它也相当于中式哲学的一个文化母体。
每当我们要劝导身边的朋友亲人,这句话总是脱口而出:心静自然凉。
一杯菊花茶在手,心静自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