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优力成立的第19年,
我们把19周年庆祝日上的CEO特别访谈中关于“新人”的内容整理出来,作为一份2025金秋限定的礼物。

人在面对陌生的时候,不管是初出茅庐还是久经沙场,都会变成一个“新人”。
步入一个新的状态,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开启一个新的赛道,面对一个新的选择,遇见一种新的难题……Mandy 15年前加入优力时,遇见了上述的所有状况。
她离开了一家非常成熟和大型的国际4A,选择加入不满4岁的本土初创公司,
从曾经操盘上亿美金的项目到仅有15万预算,
从大开大合的媒介领域进入细雕细琢的内容营销,
从主流渠道到当年被认为是小打小闹的新媒体领域……
她曾经只给自己留了三个月时间,但却一直坚持了15年。
如今19岁的优力,进入上市公司体系,加入中国4A,国内外共6处办公室,获奖无数。

下面这些她亲口给出的经验,并非保证学到了就一定能取得同样的成绩,但学到了一定会更快更好处理新人困境,也自然可以把脚下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且聪明。
01

不要太在乎对面的人有没有回你一个微笑,
不要太在乎隔壁人吃饭的时候有没有叫你一起,
不要太在乎别人已经如鱼得水了你还有点拘谨。
你们会不会有的时候觉得给客户发一个微信的时候要斟酌很久?要说什么?怎么说合适?要不要先寒暄……犹犹豫豫中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沟通时刻,这在对客管理经验还没有那么多的人中更为普遍。但过来人告诉你,做到自己认为合适的就OK了。如果一定给合适一个定义,那就是基于基本职业素养与常识的判断:保持礼貌、清晰表达意图、尊重对方时间,不过度猜测或迎合。
给对方发消息不用反复斟酌,微笑没被回应也不用放在心上。客户可能明天才回你,老板或许后天才会看消息,这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把该做的事做好,该发的信息发出去,剩下的顺其自然。你会在这样的调整中变得更为强大,自然会更从容,也会吸引更多同频的人。
02

不要太在乎,但也不要矫枉过正给自己加上了“我就是不在乎”的壳。请打碎这个壳!
在陌生的环境里,一个简单的微笑就能改变气氛。对同事笑一笑,对迎面走来的人点点头,大多数时候你也会收到温暖的回应。用一点点主动,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感到更轻松,工作环境也会变得更友好。
广告公司的同事们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人,看介绍的时候尤其觉得年轻一代的同事们平时生活太丰富了,但其实我在公司比较难看到大家展示出这一面。和我当年不同,现在的大家更愿意设置好工作和生活之间的边界,去对和什么人去投入时间非常挑剔。这没问题,但我们除去工作日,每天有至少八小时都在的这个工作场域里,是不是也可以把界限往下拉一拉?
比如说和周围的小伙伴出去吃个饭、唱个K、撸个串、开一瓶酒一块吐槽接着再干活。这是我们当年很old school的表达方式,但现在应该也不算过时。优力现在有兴趣俱乐部,也一直有“开放麦”这样的每月活动,多来参加一下。你能一次认识不少同事,快速了解公司正在发生什么。露个脸、聊几句,不知不觉你就融入了。
我不是为了要追求表面的欣欣向荣而建议大家和身边的同事融入,而是作为社会型动物的我们完全可以也很有意义把周围暖洋洋的气场打造起来。
当环境是舒适的、包容的、彼此有共鸣的,这至少八小时的时间里是不是自己也会更开心一些呢?把自己的独立个性稍微往大集体里释放一点点,你也可以得到一些更开放的可能性。
03

我老说学习,不是觉得我们都很差,要怎样,是这世界真的变化太快了,而我们又处在一个要求我们尽快适应这种变化的行业中。
而且,学习真的能让人重获新生。
你可能会遇到特别难啃的课题。我刚来优力的时候,接到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项目,西安杨森的强直性脊柱炎处方药。我当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周围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了解这方面的小伙伴。但还是要硬着头皮做。我无奈之下用了一个笨办法,就默默坐在那刷论坛,每一条拿出来,然后不停地去做分析。最后我一个毫无医学背景,没有任何的医药类的产品服务经验的人去跟客户提完后。客户给出了很正面的反馈,觉得对他们的品类理解非常深入,方向也走对了。后续,我们拿到了这单,也拿到了西安杨森其他产品线的项目。
当时迈出的很努力的那一小步真的特别有用,如果没有那一小步,我们就没有后续可以发展的东西。
再后来我们拿到蒙牛、诺基亚等很多国际化品牌,其实真的就是从西安杨森那个小小的起点开始。而且对我个人来说,我真正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我原来是做媒介的,我的工作以算数做表为主,但从那个单子开始,我开始进入到内容,开始进入到点对点,人对人的沟通中。
学习让我有了更开放的职业生涯,而开放也会让我们更好地去学习。这里我再次要跟大家说,从聆听他人中来学习吧。与其急着说“我知道”“这不对”“不合适”,不如先倾听、提问和学习。听听别人的思路,探讨不同的做法,你的视角会变得更广,成长也会更快。开放一点,吸收多一点,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04

一定还有一些靠自己死磕、靠和同事取经还犹豫不决的事情,这时候你的mentor需要出场了。
mentor就是人生导师。
TA正应该不是你的同事或者领导,TA应该是一个比你有生活阅历、比你有智慧、能够保持客观分析的人。我当时加入优力之时,手头有太多选择,犹豫不决,我的mentor 说“你应该试一下,你应该知道 digital social 一定是未来。现有的 4A 体系里边这个东西发展得很慢,你去试一试,反正你还年轻”。于是,我做了决定。
你也去试一试,发现一下遇事不决可依靠的mentor。
05

当时进入优力,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自己留了三个月时间。
如果三个月还是不行,我就离开。如果是浪费了三个月,也不至于浪费得肉疼。来了以后,优力当时只有十来个人,我的第一个单子是十几万的单子,可以说,从未做过这么小的金额。不会干了!但最终还是咬牙先做了。有责任心的新人都会背负着一种压力,不能辜负邀请自己的人,也不能辜负自己。
就这么咬咬牙干了三个月的时候,我其实已经忘了三个月的限定。我甚至没有时间去做复盘,因为新的平台上,更好的机会、更大的挑战已经来了。
咬牙的惯性让我继续一条路走到黑,从结果上来看,上天也真的给了我这种一门心思走下去的“毛驴”正向的反馈。
说到这里,有一件难忘的事。其实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恐高,但我刚加入优力的时候,楼层位于30多层,是景观电梯。我每一次进去的时候,必须对着门,贴着按钮,贴站到 30 多层以上。遇上人多不得不往里挤的时候,我会非常痛苦,不敢往下看,但也只能这样。但是有一天,可能就是三个月之后,不知道是我适应了,还是我释然了——因为工作已经轻松起来了,我发现我可以凭栏而立看脚下的风景了。我很难忘记这件事,后来的很多困难,都跟坐电梯一样,其实好像你走一走、坐一坐、挺一挺,它就过去了,它就不是困难了。

那么最后这句话,送给降落在优星球的所有新人,也送给正在面临新难题的新人——你去走一走、坐一坐、挺一挺,它就过去了,它就不是困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