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开全运会,广告圈最大的赢家是亨氏番茄酱广告。看到很多自媒体+网友夸赞,称为年度最佳地铁广告,说“这才是广告该有的样子!”
可是我认为,一个需要把创意注解在画面上才能被理解的广告,真的是一个“笨”广告哎

在满屏的视线里,每个番茄人代表什么运动,需要一个一个地注解在平面广告上,大概是出品方也清楚这个创意有点难懂了。
讲真话,它不像是一个完整的广告作品,倒像是中途稿兼创意说明书。
当然确实是有创意存在的,被广告圈喜欢在在意料之中——因为创意人真的喜欢解读创意。而这个广告,有创意之“术”的表现,这大多数创意人会产生自豪的点。
而对大众,这个广告想要传递什么信息呢?
番茄小人代表运动,运动代表想赢,想赢的番茄都在亨氏,所以亨氏的番茄酱销量占比第一。是这样吗?
一切都需要消费者花时间去猜,创意的信息传达比较绕不说,最后的落点跟消费者也没有什么关联,只跟全运会有点关联。
一个好的创意,可以让消费者拍脑袋一想,想出来“是这个意思!”,但这个意思落到消费者与产品的关系中才会产生好效果。
“相信大部分的人看到这个广告还是一头雾水。”

在知乎这个话题下面的最高赞评论,来自圈外的普通观众,说明了创意的费解程度。
如果大多数观众根本无法理解广告试图传达的信息,那么再巧妙的创意也是一种浪费。

另外一些网友的看法,更多的是站在当下好广告创意不多,能制造话题已经不错了,其实这也是那些洗脑式广告的说辞。
据说创意是受到左下国外广告的启发。

番茄梗变身为运动小人,两个创意确实很近似,但创意表现的高下还是有差距的。
(为了避免争议扩大,不讨论“原创”敏感话题。)
左边广告画面更简洁,视觉上没有压迫感。小人的动作也更有力量感 ,番茄上露珠又有汗珠的联想…… 番茄小人不用注解,就看得出来在努力扛番茄,很鲜活~能让人感受产品的新鲜与活力。
左边是个既有创意趣味,又很容易产生联想和理解传达之意的广告。而且在视觉表现上,创意更优秀。
平面广告,离不开美感的要求。
有人说亨氏这组广告画面代表了“经济上行期的美”,这种密集式排版、卡片式文案排列,代表了广告界的最佳视觉创意?

如果说这样叫“经济上行的美”,我们的经济上行也太惨了点。
真的怀疑,这个行业可能被暴力广告摧残得太久了,以至于大家都降低了要求。
享氏过去的广告出品里,比这个美得多的也大有其在。
也许最近看了太多这种复制粘贴式广告,已经有点麻了。不久前写过 :蕉内广告,不是“辣”眼睛,是太浮躁!
而这两个广告之间,上图与下图,只是50步与100步的区别而已,都在用重复图形来刺激眼睛,让人产生不舒服、又被强迫看到的效果。

从画面上看,亨氏广告采用了网格化排列,将数十个红色番茄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密集的排列方式,加上每个番茄上都需要仔细辨别的细节,观感并不友好。
这样的视觉设计,难免会引发一部分人的密集恐惧症反应。
也许亨氏的广告是这种版式中最好的、画面质感要强更多,但也仅此而已。
归类的话,它们仍是一类。

图源:网友讨论
当然从目前来,这个广告确实是赢了的,毕竟话题量有,喜欢它的人目前占大多数的。实际上,亨氏的广告一直做得都不错,美誉度高,我也很喜欢亨氏番茄酱。
只是这次的广告,确实觉得创意牵强,美感欠奉。而这两点,恰是它最出圈的地方。
如果从个人角度认为,它是一个很好很美的广告,我没有意见。如果从行业角度把它推崇为广告创意的高水准,号召行业学习,我觉得过誉且误导之嫌。
最后平心而论,它是一个绝对在及格线以上的广告,我们的市场上确实有很多根本不及格的广告。
优秀的广告,要因为它本身就优秀,而不是跟差广告比出来的优秀。

